桃花扇


拼音:táo huā shàn

词性:名词

注音:ㄊㄠˊ ㄏㄨㄚ ㄕㄢˋ

结构:桃(左右结构)花(上下结构)扇(半包围结构)

造句

玄风见君上衣衫不整手持从清夕上神新得来的桃花扇轻摇,恬谧之味充满整个书房,悠然自得的样子,开口说“神君没什么事,我就先下去了。

上一世,我是你手里的桃花扇。这一世,我是你手里的油纸伞。

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今古奇观》,朱子的《朱文公文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等。

秦淮河名妓李香君身边时时带着一把绢扇,扇面是洁白的素绢,上面绘着一幅色彩浓艳的桃花图,故称之为“桃花扇”。

唱过了桃花扇,又唱玉簪记,仿佛时间,就是一场简单的轮回。

“明末‘桃花扇’,由钱壮悔后人收藏,民国初年曾携北京。

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苏东坡的菩萨蛮。

这是商丘城内壮悔堂,相传是明末才子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故居,这里曾演绎了《桃花扇》的悲欢故事。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解释


词语解释:

绘有桃花的扇子。旧(.好工具)时多为女子所持,相映成美。

引证解释:

⒈ 绘有桃花的扇子。旧时多为女子所持,相映成美。

引宋晏几道《鹧鸪天》词:“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元贯云石《凭阑人·题情》曲:“冷落桃花扇影歌,羞对青铜扫翠蛾。”
《花月痕》第五二回:“慵粧淡抹多风韵,好似桃花扇底人。”

国语词典:

绘有桃花的扇子。多为女子所持,相映成美。

词语翻译

英语The Peach Blossom Fan, historical play about the last days of the Ming dynasty by Kong Shangren德语Der Pfirsichblüten-Fächer (Roman von Kong Shangren)​ (S)​

网络解释:

桃花扇 (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

《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完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桃花扇》所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桃花扇》是一部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重大事件均属真实,只在一些细节上作了艺术加工。以男女情事来写国家兴亡,是此剧的一大特色。该剧作问世三百余年来长盛不衰,已经被改编成黄梅戏、京剧、话剧多个剧种,频频上演。

桃花扇 (汉语词语)

桃花扇,读音是táo huā shàn,汉语词语,指的是绘有桃花的扇子。

字义分解


读音:táo

桃táo(1)(名)桃树。(2)(名)桃儿;这种植物的果实。(3)(名)桃儿;形状像桃儿的东西。(4)(名)指核桃。

读音:huā

花huā(1)(名)(~儿)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也泛指可供观赏的植物:鲜~|红~|玫瑰~|杜鹃~|种~。(2)(名)(~儿)样子或形状像花朵的东西:雪~儿|浪~儿|菜~儿|火~儿。(3)(名)供观赏的烟火:烟~|礼~。(4)(名)(~儿)痘:天~|种~儿|出~儿。(5)(名)作战时受的伤:挂~儿。(6)(名)复杂;不真实的:~招|~言巧语。(7)(名)颜色错杂:~衣服|~白头发。(8)(名)模糊不清:眼~。(9)(名)指棉花:轧~。(10)用花或花纹装饰的:~车|~坛|~砖|~池|~厅。(11)比喻女子:姊妹~。(12)旧社会指妓女或跟妓女有关的:寻~问柳|~街柳巷|~边新闻。(13)姓。花huā(动)用;耗费:~费时间|~钱|~心思。

读音:shàn,shān[ shàn ]

1. 摇动生风取凉的用具:扇子。扇坠(扇柄下端的装饰物)。扇面儿。扇形。

2. 指板状或片状的屏:门扇。隔扇。

3. 量词,用于门窗等:一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