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胥潮


拼音:wǔ xū cháo

注音:ㄨˇ ㄒㄨ ㄔㄠˊ

结构:伍(左右结构)胥(上下结构)潮(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语出《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王乃取子胥(伍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好工具]子胥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后因以“伍胥潮”谓怒潮。

引证解释:

⒈ 参见“伍子涛”。参见“伍子涛”。

引语出《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王乃取子胥 ( 伍子胥 )尸,盛以鴟夷之器,投之於江中…… 子胥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
后因以“伍胥潮”谓怒潮。 元杨维桢《钱塘怀古率堵无傲同赋》诗:“刧火自焚杨璉塔,箭锋犹抵伍胥潮。”
清陈维崧《浣溪纱·雨中由枫桥至齐门》诗:“薺菜緑平齐女墓,梨花雪压伍胥潮。”
亦省作“伍潮”。 清陈维崧《琵琶仙·阊门夜泊用白石词韵》:“纵尚有鴟夷一舸,怕难禁伍潮堆雪。”

网络解释:

伍胥潮

伍胥潮,典故名,典出《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十三年〉。相传吴国的伍子胥遭佞臣陷害,被吴王夫差逼令自杀,并将其尸体装入革囊,抛入江心, 伍尸气若奔马,流向大海。后因以“伍胥潮”谓怒潮。亦省作“ 伍潮 ”。

字义分解


读音:wǔ

伍wǔ(1)(名)本义:五人构成一个集体。(2)(名)古代军队的最小单位;由五个人编成;现泛指军队:队~|行~。(3)(名)同伙的人:落~|入~。(4)(名)“五”的大写:~角钱。(5)(名)姓。

读音:xū

胥xū(形)〈书〉齐;皆:万事~备。

读音:cháo

潮cháo(1)(名)(2)潮汐;也指潮水:早~|海~|心~逐浪高。(3)比喻大规模的社会变动或运动发展的起伏形势:革命高~。(4)(形)潮湿:衣服受~了。(5)〈方〉(6)成色低劣:~银|~金。(7)技术不高:手艺~。(8)指潮州(旧府名;府治在今广东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