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铳


拼音:sān yǎn chòng

注音:ㄙㄢ 一ㄢˇ ㄔㄨㄥˋ

结构:三(独体结构)眼(左右结构)铳(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有三个枪眼的一种火器。

引证解释:

⒈ 有三个枪眼的一种火器。

引清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门牌式》:“十家长门前各置一木架,上列长鎗马刀八杆、三眼銃一杆,以备仓卒之用。”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二都禁放鞭炮和三眼铳。”
李準《三眼铳》:“三眼铳是象土枪一类的火器,一根木头把子上装着三个铁筒筒,筒子下边都有个小孔眼,筒子里装着火药,孔眼里纫上火引。”

网络解释:

三眼铳

三眼铳是中国古代一种短火器,使用铁或粗钢浇注而成。外形为三根竹节状单铳联装,每个铳管外侧都有个小孔。使用时在铳管内添加火药,最后装填钢球或者铸铁块、碎铁砂等,在小孔处添加火帽,使用时将火帽朝石头等发射台敲击,引爆装填火药将弹丸发射出去,三个铳管可轮番射击。在三眼铳的尾部留有柄座,安装有长度不等的木杆用以握持,保障射手安全。三眼铳在明代常见,但是射程近,比不了弓弩;再次装填速度太慢。由于上述原因,三眼铳并没有多大的发展前景被遗忘。但是三眼铳在民间却留存至今,百姓使用只装火药不装铸铁球的三眼铳当做驱魔吓驱除邪物的工具,类似鞭炮的作用。现在在中国南方一些客家地区,依然可以看到三眼铳和这类活动。

字义分解


读音:sān

三sān(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读音:yǎn

眼yǎn(1)(名)人或动物的视觉器官。通称眼睛。(2)(名)(~儿)小洞;窟窿:泉~|炮~|拿针扎一个~儿。(3)(名)(~儿)指事物的关键所在:节骨~儿。(4)(名)围棋用语;成片的白子或者黑子中间的空儿;在这个空儿中对手不能下成活棋。(5)(名)戏曲中的拍子:一板一~。(6)(量)用于井;窑洞:一~井|一~旧窑洞。

读音:chòng

铳chòng(1)(名)一种旧式火器。(2)(名)铳子;一种金属制的打眼铳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