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蛮


拼音:wǔ líng mán

注音:ㄨˇ ㄌ一ㄥˊ ㄇㄢˊ

结构:武(半包围结构)陵(左右结构)蛮(上下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汉时对分布在今湘西、鄂西南等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其地为武陵郡,故名。

引证解释:

⒈ 汉时对分布在今湘西、 鄂西南等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其地为武陵郡,故名。

引《后汉书·桓帝纪》:“武陵蛮寇江陵,车骑将军冯緄讨,皆降散。”

网络解释:

武陵蛮 (东汉少数民族)

武陵蛮,是中国活动在武陵郡的少数民族,出自三国志中的武陵蛮夷造反作乱,后被黄盖使计平息了战乱。活动区域在今湖南西部至贵州东界。

字义分解


读音:wǔ[ wǔ ]

1.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武举。

2.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断。武士。武夫。

3.半步,泛指脚步:步武。踵武。行(xíng )不数武。

4.姓。

读音:líng

陵líng(1)(名)丘陵:~谷变迁。(2)(名)陵墓:中山~|十三~|谒~。

读音:mán

蛮mán(1)(形)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不讲理。(2)(名)我国古代称南方的民族。(3)(副)〈方〉很;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