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


拼音:dù yù míng

注音:ㄉㄨˋ ㄩˋ ㄇ一ㄥˊ

结构:杜(左右结构)聿(独体结构)明(左右结构)

造句

亲自指挥第五军歼敌的杜聿明将军除撰文勒碑记述此役外,还赋诗一首北海风迷骑士道,昆仑月葬大和魂。

杜聿明果然说到做到,中正大学筹备期间,他邀好友河北大学教务长焦实斋来沈阳筹备一切事情,杜自任筹办处主任,负责提供筹备经费。

而后面向杜聿明离去的方向,庄严肃敬的立正敬礼!这也许便是杨举唯一能给杜聿明所作的事情了。

唐甬心中一喜,四大名将中的杜聿明和廖耀湘也即将出场了,岂能交臂失之。

解释


词语解释:

(1905-1981)陕西米脂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党政府第五军军长、中国远征军第一路代司令长官、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曾率部参加徐州会战,到缅甸支援盟军对日作战。抗战胜利后,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1949年在淮海战役中被俘,1959年被特赦。曾任全国政协常委。

网络解释:

杜聿明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和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

字义分解


读音:dù

杜dù(1)(名)杜树;即棠梨、杜梨。乔木;苗木常作梨树的砧木。(2)姓。(3)(动)堵塞:防微~渐。

读音:yù

聿yù(助)〈书〉用在句首或句中。

读音:míng[ míng ]

1.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2. 清楚: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3. 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4. 公开,不隐蔽:明说。明讲。明处。

5. 能够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6. 睿智:英明。贤明。明君。

7. 视觉,眼力:失明。

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9. 次(专指日或年):明日。明年。

10. 中国朝代名:明代。

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