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牍


拼音:sān qiān dú

注音:ㄙㄢ ㄑ一ㄢ ㄉㄨˊ

结构:三(独体结构)千(上下结构)牍(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史记.滑稽列传》:"朔(东方朔)初(.好工具)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后用以指向皇帝进呈的长篇奏疏。三千,极言其多。

引证解释:

⒈ 后用以指向皇帝进呈的长篇奏疏。三千,极言其多。

引《史记·滑稽列传》:“朔 ( 东方朔 )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牘。”
宋苏轼《次韵子由送千之姪》:“闭门试草三千牘,仄席求人少似今。”
金元好问《帝城》诗之一:“悠悠未了三千牘,碌碌翻随十九人。”

网络解释:

三千牍

三千牍,是汉语词汇,拼音:sān qiān dú解释为向皇帝进呈的长篇奏疏。

字义分解


读音:sān

三sān(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读音:qiān

千qiān(1)(数)数目;十个百。(2)(形)比喻很多:~方百计。

读音:dú

牍dú(1)(名)古代写字用的木简。(2)(名)文件;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