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iě jí li
注音:ㄊ一ㄝˇ ㄐ一ˊ ㄌ一ˊ
结构:铁(左右结构)蒺(上下结构)藜(上下结构)
造句
胡阳果真大胆,居然将十万大军分别布置在野王的南门、西门,北门,大营连绵十里,遍设拒马、鹿砦、铁蒺藜。
不管怎么扔,这款铁蒺藜轮胎刺都能用向上的一面扎破汽车或飞机的轮胎。
带着铁蒺藜柏林墙,那些向任何尝试分开使我接触自在世界的限度命令。
蜀中唐门素以制造和使用暗器闻名武林,而铁蒺藜是其祖传的具威慑力的一种。
那与其说是头发,倒不如说像是某个铁匠的杰作,更像是竖满了铁蒺藜的墙顶,即使是跳田鸡的能手见了也只好看作是世界上最危险的障碍,敬谢不敏。
考古发掘表明,这些“虎落”,与夯土城垣、马面、垛台、护城壕、铁蒺藜等,共同筑起了统万城的第三道立体防御体系。
铁蒺藜一种上面有四个铁钉而且总有一个铁钉向上的铁球,用来阻碍骑兵或步兵部队前行;铁蒺藜。
弥大檄世忠将所部追击,至临淄河,兵不满千,分为四队,布铁蒺藜自塞归路,令曰电话。
雪犼武士急乎乎勒马停步,可惯性使然之下,还是有不少马匹一股脑撞进了铁蒺藜陷阱。
车轴上连着三根三尺多长的铁蒺藜,后面每个木轮的车轴上都连着一根七尺多长的铁蒺藜,正面雕刻渲染着张牙舞爪的长吻怪兽细脸,怪兽的嘴里“吐出”。
解释
⒈ 蒺藜状的尖锐铁器。战时置于路上或水中,用以阻止敌方人马前进。
引《六韬·军用》:“狭路微径,张铁蒺藜,芒高四寸,广八寸,长六尺以上,千二百具。”
宋高承《事物纪原·戎容兵械·铁蒺藜》:“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持於武功五丈原。亮卒, 懿追之。 亮长史杨仪多布铁蒺藜。”
《水浒传》第六八回:“吴用止住,便教军马就此下寨,四面掘了濠堑,下了铁蒺藜。”
一种古代军用的障碍物。以尖锐的三角形铁片联缀成串,形若草本植物蒺藜,通常布置于道路上或浅水中,用以阻止敌人的侵入。
字义分解
铁(1)(名)金属元素;符号Fe;工业上叫做黑色金属;是炼钢的主要原料:生~|熟~。(2)(名)指刀枪:手无寸~。(3)(形)形容坚硬;坚强:铜墙~壁|~人。(4)(形)形容强暴或精锐:~蹄|~骑。(5)(形)形容确定不移:~案如山。(6)(Tiě)姓。
蒺读音:jí〔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平卧。果实有刺,可入药,主治头痛、风痒等。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藜读音:lí藜lí(名)一年生草本植物;开黄绿色花;嫩叶可吃。茎长老了可以做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