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à sī mǎ
词性:名词
注音:ㄉㄚˋ ㄙ ㄇㄚˇ
结构:大(独体结构)司(半包围结构)马(独体结构)
造句
朝臣们认为以前大司马,有好多都死在任上,不吉,于是任命司马懿为没有实权的太傅,像萧何那样,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正如甘兄暂时也不打算为大司马效力一样,为大司马桓公竭智尽忠乃是我之本分,眼下北伐之举迫在眉睫,请恕韩某不敢从甘兄所请。
元狩四年,二位大司马衔命破匈奴于漠北,驱奉良马十四万匹,株钱过亿,粮无数,致使库无赢财,府无良马。
今操恶直丑正,实繁有徒,包藏祸心,篡盗已显;既宗室微弱,帝族无位,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为大司马、汉中王。
结合历史来看,刘贺被扶为皇帝时,大司马霍光威势很重。
曾祖陶侃以军功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但因早年孤贫,被讥骂为“小人”。
平原广圃,车不结轨,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若归,则臣不若王子成甫,请署以为大司马。
大司马得胜归来,真不愧是我大贲国之干城!
大司马陆公以文武熙朝,贤诸葛之言而割情欲之欢,感陆公之规而除刑政之烦,陆公以偏师三万,北据东坑,深沟高垒,案甲养威。
三大剑客与街中几人恰成犄角之势,灰衣乡农庞璞有些不自然的低了低头,倒是孔缇和邓禹子大喇喇反瞪过去,毫不在意大司马府剑客的赫赫威名。
解释
(好工具.)官名。
⒈ 官名。 《周礼·夏官》有大司马,掌邦政。 汉承秦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 西汉一朝,常以授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也有不兼将军号的。 东汉初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末年又别置大司马。 魏晋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 南北朝或置或不置, 陈但为赠官。 明清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
职官名。周代为主掌武事之官,汉代则为三公之一,后世也常以大司马称兵部尚书。
字义分解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司读音:sī司sī(1)本义:主管。(2)(动)主持、操作。(3)(名)一级机关内一部门。(4)姓。
马读音:mǎ马mǎ(1)基本义:(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2)(形)大:~蜂|~勺。(3)(Mǎ)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