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


拼音:huǒ bǎ jié

注音:ㄏㄨㄛˇ ㄅㄚˇ ㄐ一ㄝˊ

结构:火(独体结构)把(左右结构)节(上下结构)

造句

“火把节”是撒尼人欢快的节日,它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情,表姐曾绘声绘色地给我讲过撒尼人欢庆“火把节”的热闹场面。我渴望去参加撒尼人的“火把节”。

广西的彝族按衣饰可分为黑彝、白彝、红彝三种,其语言、衣饰、习俗与四川凉山、黔西北、云南楚雄和大理等地的彝族相近,如尚黑色,过火把节等。

彝族过火把节时,一到夜晚,各村寨即点燃火把,炬火散布游动于田野山乡,颇为壮观。

如果说每年七月火红的火把节是凉山的“第一红”,那么每年九月,凉山州会理县漫山遍野,沉甸甸挂在枝头的火红石榴,则是凉山当之无愧的“第二红”。

云南禄劝彝乡欢庆火把节全城舞火狂欢。

弘扬“彝海结盟”光荣传统,把每年彝族“火把节”当月定为“民族团结宣传月”。

如火把节,杨国林总被乡亲们提前半年抢着预订;平常的日子,杨师傅是大理影视城的特邀嘉宾,他的弹唱仿佛能让人触摸白族悠久的历史,吟味那醇厚的文化。

这时智慧的惹地毫星发动男女老少点燃蒿杆扎成的火把,经过几天几夜的激战,终于烧灭了天虫,保住了庄稼,这就是火把节的由来。

河流辟开哀牢山脉形成的红河大峡谷将红河州切割成南北两部,此时,两岸的彝族老少都在为将至的传统节日火把节跃动着。

解释


词语解释:

我国西南地区彝、白、(好工具.)栗僳、拉祜、纳西、普米等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夏历六月二十四前后。人们盛装庆贺,举行各种游乐活动,入夜燃点火把,奔驰田间,驱除虫害,并饮酒歌舞。

引证解释:

⒈ 我国西南地区彞、白、傈僳、拉祜、纳西、普米等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夏历六月二十四前后。人们盛装庆贺,举行各种游乐活动,入夜燃点火把,奔驰田间,驱除虫害,并饮酒歌舞。

引明沉德符《野获编·风俗·火把节》:“今滇中以六月念八日为火把节。是日,人家缚茭芦高七八尺,置门外爇之,至夜火光烛天。又用牲肉细缕如膾,和以盐醯生食之。”
彝族民间叙事诗《阿诗玛》十三“不论是六月二十四,还是三月初三”原注:“六月二十四是火把节,是撒尼人最大的节日。到节日的前后三天,在山野举行盛大的斗牛及抬跤(即摔跤)大会。会后,青年男女即在山野中尽情欢乐,谈情说爱,一直到深夜。”

网络解释:

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字义分解


读音:huǒ

火huǒ(1)基本义:(~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3)火气:上~|败~。(4)形容红色:~红|~鸡。(5)比喻紧急:~速|~急。(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7)同‘伙’。(8)(Huǒ)姓。

读音:bǎ,bà[ bǎ ]

1. 拿,抓住:把酒(拿着酒杯)。把玩(拿着赏玩)。

2. 控制,掌握:把握。把舵。

3. 看守:把守。把门儿。

4. 自行车、手推车等的手柄:车把。

5. 可以用手拿的小捆:秫秸把儿。

6. 专权,一手独揽:把持大权。

7. 从后托起小孩两腿使之大小便的动作:把尿。

8. 介词,义为拿,处置,致使:你能把他怎么样。

9. 量词。

10. 结盟:拜把子。把兄弟。

读音:jié,jiē[ jié ]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3.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6. 礼度:礼节。

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8. 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 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10. 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