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uàn xī shā
注音:ㄏㄨㄢˋ ㄒ一 ㄕㄚ
结构:浣(左右结构)溪(左右结构)纱(左右结构)
解释
亦作“浣溪纱”。亦作“浣纱溪”。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见唐人词,仄韵始自南唐·李煜,均双调四十二字。参阅清·万树《词律》卷三。
曲牌名。有二,均属南曲南吕宫。其一字数格律与词牌半阕同,用作引子;另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亦作:浣溪纱浣纱溪⒈ 见“浣溪沙”。
字义分解
浣huàn(1)本义:(动)洗;洗涤。(2)(名)唐代定制;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每月分为上浣、中浣、下浣;后来借做上旬、中旬、下旬的别称。
溪读音:xī溪xī(名)小河沟:~涧|~流。
纱读音:shā纱shā(1)(名)棉花、麻等纺成的较松的细丝;可以捻成线或织成布:~厂|纺~。(2)(名)用纱织成的经纬线很稀的织品:窗~|~布。(3)(名)像窗纱一样的制品:铁~|塑料~。(4)(名)某些纺织品的类名:乔其~|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