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子髻


拼音:xié zǐ jì

注音:ㄒ一ㄝˊ ㄗˇ ㄐ一ˋ

结构:撷(左中右结构)子(独体结构)髻(上下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晋时流行的妇女发髻名。

引证解释:

⒈ 晋时流行的妇女发髻名。《晋书·五行志上》、《宋书·五行志一》作“擷子紒”。

引晋干宝《搜神记》卷七:“晋时,妇人结髮者,既成,以繒急束其环,名曰擷子髻。始自宫中,天下翕然化之也。”

网络解释:

撷子髻

古代妇女发式,或名“缬子髻”。始自两普。此髻式,在晋惠帝元康中(291—300),有妇人结发,髻既成,以缯急束其环,名曰“撷子髻”,始自宫中,天下化之。缬子髻,为晋惠帝宫中所创,后流传于民间。图示髻式,乃在朝鲜地区所见(今东北与朝鲜一带,时间在四世纪时),在时间上较接近,可能是后来流行到该地区的。

字义分解


读音:xié

撷xié(1)(动)摘下;取下:采~。(2)(动)用衣襟兜东西。

读音:zǐ

子zǐ(1)(名)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女|~孙|~婚|~侄|父~|独生~。(2)(名)人的通称:男~|女~。(3)(名)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夫~|诸~百家。(4)(名)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第三类:~部|~书|经、史、~、集。(5)(代)古代指第二人称你:以~之矛;攻~之盾。(6)(名)(~儿)种子:瓜~儿|~实。(7)(名)(~儿)卵:鱼~|鸡~儿。(8)(形)幼小的;小的;嫩的:~猪|~城|~姜。(9)(动)(~儿)小而坚硬的块状物或粒状物:枪~儿|棋~儿。(10)(名)(~儿)铜子儿;铜元:大~儿|小~儿|一个~儿。(11)(量)(~儿)用于能用手指掐住的一束细长的东西:一~儿线|一~儿挂面。(12)姓。子zǐ(名)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子zǐ(名)地支的第一位。参看〔干支〕。子zi(1)名词后缀。加在名词性词素后:帽~|旗~|桌~|命根~。b)加在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素后:矮~|垫~|扣~|胖~|折~|坠~。(2)个别量词后缀:一下~|一伙~。

读音:jì

髻jì(名)梳在头顶上的发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