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观


拼音:bái hǔ guān

注音:ㄅㄞˊ ㄏㄨˇ ㄍㄨㄢ

结构:白(独体结构)虎(半包围结构)观(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汉宫观名。在未央宫中。

引证解释:

⒈ 汉宫观名。在未央宫中。

引《后汉书·章帝纪》:“﹝建初四年十一月壬戌﹞於是下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作《白虎议奏》。”
清曹寅《哭东山修撰》诗:“辉煌白虎观,灭没青藜枝。”
清昭槤《啸亭续录·石经》:“汉灵帝时,立‘五经’石碑於白虎观,蔡邕等为之校刊。”

国语词典:

汉代的宫殿。汉章帝时曾会集大夫、博士、儒生等多人于此地讲议五经同异。

网络解释:

白虎观

白虎观,汉代宫观名。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会学者于此,讲五经同异,成《白虎通德论》书。在未央宫中。

字义分解


读音:bái

白bái(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6)(名)象征反动:~军|~区。(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8)姓。(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10)(动)说明;陈述:表~。(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12)(名)地方话:苏~。

读音:hǔ

虎hǔ(1)(名)哺乳动物;毛黄色;有黑色的斑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夜间出来捕食鸟兽;有时伤害人。毛皮可以做毯子和椅垫;骨、血和内脏都可以制药。通称老虎。(2)(形)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3)(动)〈方〉露出凶相:~起脸。(4)(Hǔ)姓。(5)同‘唬’。虎hù(名)〔虎不拉〕(hù·bu lǎ)〈方〉即伯劳;鸟名;尾巴长;吃昆虫和小鸟。

读音:guān,guàn[ guān ]

1. 看,察看:观看。观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极端完美,无以复加)。观风(a.暗中察看动静,以定行止;b.观察民间风俗习惯,生活状态)。观阵。观赏。观察。观感。参观。

2. 看到的景象或样子:观瞻(a.事物的外观、景象及其留给人们的印象;b.注视,瞻望)。大观。奇观。

3. 对事物的看法、认识:观点。观念。主观。客观。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