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儿眼


拼音:māo ér yǎn

注音:ㄇㄠ ㄦˊ 一ㄢˇ

结构:猫(左右结构)儿(独体结构)眼(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即猫睛石。

引证解释:

⒈ 即猫睛。参见“猫睛”。

引《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开匣视之,夜明之珠,约有盈把。其他祖母緑,猫儿眼,诸般异寳,目所未睹,莫能定其价之多少。”

⒉ 一种野草,可入药。参见“猫睛石”。

引王汶石《蛮蛮》:“‘同学们!认得这种草吗?’‘猫儿眼!’男女学生,尖着嗓子,齐声回答。”
即猫睛石。 《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只头上一顶帽子,多是黄豆来大不打眼的洋珠,穿成双凤穿牡丹花样,当面前一粒猫儿眼宝石睛光闪烁。”
《红楼梦》第五二回:“满头带着都是玛瑙、珊瑚、猫儿眼、祖母緑。”

国语词典:

一种宝石。含纤维状结构的金绿宝石,琢磨成圆球形,可反射出类似蛋白光的游彩,如同猫眼一样。

网络解释:

猫儿眼

猫儿眼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达40cm。茎通常分枝,基部坚硬。下部叶鳞片状,早落;中上部叶狭条状披针形,先端钝或具短尖,两面无毛。。杯状聚伞花序顶生者通常有4-9伞梗,基部有轮生叶与茎上部叶同形;腋生者具伞梗1;每伞梗再2-3分叉,各有扇状半圆形或三角状心形苞叶1对;总苞杯状,无毛,先端4裂,裂片间无片状附属物,腺体4,新月形,黄褐色,两端有短角;雄蕊1;子房3室,花柱3,分离,柱头2浅裂。蒴果扁球形,无毛;种子长圆形,长约2mm,光滑,一边有纵沟,无网纹及斑点。花期4-6月,果期6-8月。主要分布在河北、内蒙古、山西、新疆、东北等地。

字义分解


读音:māo,máo[ māo ]

1. 哺乳动物,面呈圆形,脚有利爪,行动敏捷,会捉老鼠。

2. 方言,躲藏。

读音:ér

儿ér(1)(名)小孩子:小~。(2)(名)男孩子:~子。(3)(名)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健~。(4)(助)词尾:火~。儿ní(1)(名)周朝国名;在今山东滕县东南。(2)(名)姓。同“倪”。

读音:yǎn

眼yǎn(1)(名)人或动物的视觉器官。通称眼睛。(2)(名)(~儿)小洞;窟窿:泉~|炮~|拿针扎一个~儿。(3)(名)(~儿)指事物的关键所在:节骨~儿。(4)(名)围棋用语;成片的白子或者黑子中间的空儿;在这个空儿中对手不能下成活棋。(5)(名)戏曲中的拍子:一板一~。(6)(量)用于井;窑洞:一~井|一~旧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