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翻髻


拼音:bàn fān jì

注音:ㄅㄢˋ ㄈㄢ ㄐ一ˋ

结构:半(独体结构)翻(左右结构)髻(上下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唐代的女子发式。发髻高耸而顶部向一边斜翻。

引证解释:

⒈ 唐代的女子发式。发髻高耸而顶部向一边斜翻。

引唐段成式《髻鬟品》:“高祖宫中有半翻髻,反綰、乐游髻。”

网络解释:

半翻髻

半翻髻是古代妇女发式之一。唐段成式《髻鬟品》:“高祖宫中有半翻髻。”半翻髻,在唐初时,流行于宫中。(日)原田淑人《中国唐代的服装》认为,半翻髻,似相当于新疆发掘‘树下美人图的头发。

字义分解


读音:bàn

半bàn(1)(数)二分之一;一半(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百|~大|~年|~尺|一斗~。(2)(数)在…中间:~夜|~山腰|~天|~晌。(3)(副)比喻很少:一星~点。(4)(副)不完全:~新的楼房|房门~开着。

读音:fān

翻fān(1)(动)反转、倒下:人仰马~。(2)(动)推翻原来的:~供。(3)(动)越过:~山越岭。(4)(动)翻译。(5)(动)飞:众鸟翩~。(6)(动)成倍地增加:~一番。

读音:jì

髻jì(名)梳在头顶上的发结: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