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


拼音:dà huáng yú

词性:名词

注音:ㄉㄚˋ ㄏㄨㄤˊ ㄩˊ

结构:大(独体结构)黄(上中下结构)鱼(上下结构)

造句

冻大黄鱼,冻鱿鱼,冻鲈鱼,冻鲭砖鱼。

表明大黄鱼血清中的溶菌酶和酪氨酸酶参与了机体对副溶血弧菌的免疫防御。

通过对大黄鱼体重、体长、咽喉径的准确测量,并将测量的原始数据经计算机统计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气调保鲜养殖大黄鱼中特定腐败菌与剩余货架期的关系。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抗冻剂可以有效抑制养殖大黄鱼蛋白质的冷冻变性。

研究了随着冷冻贮藏时间的延长,抗冻剂对抑制养殖大黄鱼蛋白质冷冻变性的稳定性;

以上结果表明,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法不仅可以用于诊断感染发病的大黄鱼,而且也能用于检测带菌尚未发病的大黄鱼。

是省级的大黄鱼自然保护区。

结果表明,大黄鱼体重与体长之间存在着幂函数关系;

冻、鲜杂鱼仍是养殖大黄鱼的主要饲料,但存在着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的问题。

解释


词语解释:

又称“大黄花”。鱼纲,石首鱼科。体侧扁,金黄色,(.好工具)长40~50厘米,尾柄细长。鳔能发声。耳腔内具耳石,有听觉和平衡作用。结群洄游。为中国特产经济鱼类。

引证解释:

⒈ 黄鱼的一种,鳞小,背部灰黄色,鳍黄色。是我国重要海产鱼类之一。

⒉ 方言。俗称大金条。重十两(旧秤)。 《解放日报》1986.12:“﹝小赵﹞十分郑重地告诉他们,这真是一根金条。

引贾妻将信将疑拾起小黑方块,打开包布一看,赫然是一条上海人俗称的‘大黄鱼’。”

国语词典:

动物名。硬骨鱼纲石首鱼科。鳞小,鳍黄,背灰黄。是我国重要的海产鱼类之一。

网络解释:

大黄鱼 (鱼类的一种)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硬骨鱼纲,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i-dae),黄鱼属,又名黄鱼、大王鱼、大鲜、大黄花鱼、 红瓜、金龙、黄金龙、桂花黄鱼、大仲、红口、石首鱼、石头鱼、黄瓜鱼,为传统“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大黄鱼,体延长,侧扁,体长约40-50cm。金黄色。尾柄细长。鳞较小,背鳍起点至侧线间具8-9行鳞。椎骨25-27枚。平时栖息较深海区,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以鱼虾等为食。秋冬季又向深海区迁移。鳔能发声,渔民常借此估测鱼群的大小。分布于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为中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供鲜食或制黄鱼鲞等;鳔可制胶。已经人工养殖。

字义分解


读音:dà,dài[ dà ]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读音:huáng

黄huáng(1)(形)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布|~花|~色|发~。(2)(名)指黄河:~泛区|治~|~灾。(3)(Huánɡ)姓。黄huáng(动)〈口〉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了|对象~了|生意~了。

读音:yú

(1)(名)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白|~鳔|~叉|~池|~翅|~虫|~唇|~刺|~冻儿|~肚|~饵|~粉|~缸|~狗|~鼓|~花|~胶|~具|~口|~类|~鳞|(2)(Y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