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ǎ bā ér
注音:ㄇㄚˇ ㄅㄚ ㄦˊ
结构:马(独体结构)八(独体结构)儿(独体结构)
解释
⒈ 亦作“马八二”。古国名。即注辇国。
引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按摩女子》:“马八二国进贡二人,皆女子,黑如昆仑,其阴中如火,或有元气不足者与之一接,则有大益於人。”
《元史·外夷传三·马八儿等国》:“海外诸蕃国,惟马八儿与俱蓝足以纲领诸国,而俱蓝又为马八儿后障,自泉州至其国约十万里。”
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西南海外诸蕃, 马八儿、俱蓝二国最大而最远,自泉州至其国约十万里, 元时曾一通之。”
字义分解
马mǎ(1)基本义:(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2)(形)大:~蜂|~勺。(3)(Mǎ)姓。
八读音:bā八bā(1)数目字:~成|~股|~卦。(2)不定数;表示多:~面玲珑。
儿读音:ér儿ér(1)(名)小孩子:小~。(2)(名)男孩子:~子。(3)(名)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健~。(4)(助)词尾:火~。儿ní(1)(名)周朝国名;在今山东滕县东南。(2)(名)姓。同“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