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节


拼音:lóng hǔ jié

注音:ㄌㄨㄥˊ ㄏㄨˇ ㄐ一ㄝˊ

结构:龙(独体结构)虎(半包围结构)节(上下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饰有龙形、虎形的符节。古代龙形符节用于泽国,虎形符节用于山国。

引证解释:

⒈ 饰有龙形、虎形的符节。古代龙形符节用于泽国,虎形符节用于山国。

引唐刘禹锡《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之一:“五驱龙虎节,一入凤凰池。”
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龙虎节》:“唐节制皆从太府寺,准《三礼》定之。 《周礼》云:‘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

网络解释:

龙虎节

拼音:lóng hǔ jié注音:ㄌㄨㄙˊ ㄏㄨˇ ㄐㄧㄝ ˊ解释:饰有龙形、虎形的符节。古代龙形符节用于泽国,虎形符节用于山国。 唐 刘禹锡 《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之一:“五驱龙虎节,一入凤凰池。”出处: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龙虎节》:“ 唐 节制皆从太府寺,准《三礼》定之。《周礼》云:‘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

字义分解


读音:lóng

龙lóng(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4)(名)(Lónɡ)姓。

读音:hǔ

虎hǔ(1)(名)哺乳动物;毛黄色;有黑色的斑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夜间出来捕食鸟兽;有时伤害人。毛皮可以做毯子和椅垫;骨、血和内脏都可以制药。通称老虎。(2)(形)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3)(动)〈方〉露出凶相:~起脸。(4)(Hǔ)姓。(5)同‘唬’。虎hù(名)〔虎不拉〕(hù·bu lǎ)〈方〉即伯劳;鸟名;尾巴长;吃昆虫和小鸟。

读音:jié,jiē[ jié ]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3.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6. 礼度:礼节。

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8. 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9. 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10. 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