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兵


拼音:fù zǐ bīng

词性:成语

注音:ㄈㄨˋ ㄗˇ ㄅ一ㄥ

结构:父(独体结构)子(独体结构)兵(上下结构)

造句

比起那些父子兵和农军不知道要好多少,当兵的谁不想去这个单位,混好了还能混个官职。

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王世积没有兄弟,又看不起我们这些堂兄弟,所以他身边其实无人。

上阵不离父子兵,赚钱不差夫妻档。

六岁的太子以近乎神奇的手段从钟翠宫跑到了武英殿,对双眼通红的父皇,时年二十五岁的天子大说一通“上阵父子兵”。

有道是,打虎亲兄弟,战场父子兵!所以,我恳请叔父不要担心我的伤势,让我随军出征吧。

黄小立黄磊表演父子兵黄小立黄磊表演父子兵关于黄磊。

俗话说的“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最初就是世兵制的一种现象。

上阵不离父子兵,本届世界杯也不例外。

在文艺圈里“上阵父子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打虎不离亲兄弟,上阵不离父子兵”,都是说明兄弟手足的感情。

解释


词语解释:

1.比喻官兵团结﹑亲密无间的军队。

引证解释:

⒈ 比喻官兵团结、亲密无间的军队。

引《吴子·治兵》:“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常言道:‘厮杀无如父子兵。’”

国语词典:

比喻将领和士兵亲如父子,上下一致、团结甚固的军队。

如:「这对乒乓球界的父子兵,打遍天下无敌手,已囊获无数次的冠军。」

成语解释

指上下亲如一家的军队

战国·卫·吴起《吴子·治兵》:“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常言道:‘厮杀无如父子兵。’”

父子兵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等。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父子兵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长白山下的小村子里,一个老实巴交的普通农户之家一下出了两个抗日英雄的消息轰动了整个小山村。老汉的大儿子二儿子在抗日前线英勇杀敌,慨就慷义。留在老汉身边的小儿子成了家里传宗接代的独苗,老汉视小儿子如掌上明珠,就盼着他早日延续香火。然而,生性正值刚毅的小儿子,屡屡听村里人们说起两个英雄哥哥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事迹,欲参军上战场杀鬼子。老汉察觉了儿子的动向,生怕小儿子有个闪失,百般阻挠

字义分解


读音:fù,fǔ[ fù ]

1. 爸爸,母亲的丈夫:父母。父辈。父子。父兄。

2. 对男性长辈的称呼:父老(一国或一乡的长者,亦指古代乡里中管理公共事物的人)。伯父。舅父。

读音:zǐ

子zǐ(1)(名)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女|~孙|~婚|~侄|父~|独生~。(2)(名)人的通称:男~|女~。(3)(名)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夫~|诸~百家。(4)(名)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第三类:~部|~书|经、史、~、集。(5)(代)古代指第二人称你:以~之矛;攻~之盾。(6)(名)(~儿)种子:瓜~儿|~实。(7)(名)(~儿)卵:鱼~|鸡~儿。(8)(形)幼小的;小的;嫩的:~猪|~城|~姜。(9)(动)(~儿)小而坚硬的块状物或粒状物:枪~儿|棋~儿。(10)(名)(~儿)铜子儿;铜元:大~儿|小~儿|一个~儿。(11)(量)(~儿)用于能用手指掐住的一束细长的东西:一~儿线|一~儿挂面。(12)姓。子zǐ(名)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子zǐ(名)地支的第一位。参看〔干支〕。子zi(1)名词后缀。加在名词性词素后:帽~|旗~|桌~|命根~。b)加在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素后:矮~|垫~|扣~|胖~|折~|坠~。(2)个别量词后缀:一下~|一伙~。

读音:bīng

兵bīng(1)(名)兵器:短~相接|秣马厉~。(2)(名)军人;军队:工农~|~种|骑~。(3)(名)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4)(名)关于军事或战争:~法|纸上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