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肝


拼音:fú lóng gān

注音:ㄈㄨˊ ㄌㄨㄥˊ ㄍㄢ

结构:伏(左右结构)龙(独体结构)肝(左右结构)

解释


词语解释:

中药名。即灶心土。土灶底部中心黄褐色的焦土。

引证解释:

⒈ 中药名。即灶心土。土灶底部中心黄褐色的焦土。

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土·伏龙肝》﹝释名﹞引南朝梁陶弘景曰::“此灶中对釜月下黄土也,以灶有神,故号为伏龙肝。”

网络解释:

伏龙肝

伏龙肝,中药名。为经多年用柴草熏烧而结成的灶心土。具有温中止血,止呕,止泻之功效。用于虚寒失血,呕吐,泄泻。

字义分解


读音:fú

伏fú(1)(动)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2)(动)低下去:起~|此起彼~。(3)(动)隐藏:潜~|~击|昼~夜出。(4)(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5)(动)屈服;低头承认:~输|~罪。(6)(动)使屈服;降伏:降龙~虎。(7)(Fú)姓。(8)伏特的简称。

读音:lóng

龙lóng(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4)(名)(Lónɡ)姓。

读音:gān

肝gān(名)人和高等动物的消化器官之一;人的肝在腹腔内右上部;分为两叶;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动物淀粉;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等;还有解毒、造血和凝血作用。也叫肝脏:~癌|~风|~气|~素|~炎|~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