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备军


拼音:cháng bèi jūn

词性:名词

注音:ㄔㄤˊ ㄅㄟˋ ㄐㄨㄣ

结构:常(上下结构)备(上下结构)军(上下结构)

造句

以色列的常备军规模相对较小,其军事实力主要在于它的预备役部队。

在和平的时期,他不得到我们立法机关的同意,就把常备军驻屯在我们各州。

世纪时期的俄国哥萨克人在乌克兰的组织,多是从地主奴役下逃出来的农奴,有常备军两万多人,勇敢善战,杀富济贫。

厢军是宋朝的常备军,除具“役作、工徒、营缮”等职能外,还具有明确的对内镇压和对外防御的军事职能。

因此,在这个阶段,战争仅仅是人类在争取食物过程中偶尔发生的事件,现代意义上的常备军是不可能存在的,有限的剩余产品也不足以维持这支队伍的存在。

府兵为常备军,兵士享有军、民双籍,落籍在各郡县,归属当地鹰扬府管辖。

非洲危机应对小组不会成为非洲的常备军,而是一种备而不用的能力,由各国部队在该小组处接受训练与装备,然后驻扎在其本国直到奉命部署到其他地点。

他们废除了常备军,代之以武装起来的人民。

他在和平时期,未经我们立法机构同意,就在我们中间维持其常备军。

战争法是为欧洲常备军之间的冲突而设立的,并非暴动。

解释


词语解释:

常备军chángbèijūn

(1) 国家平时经常保持的军队

英standing army;permanent force

引证解释:

⒈ 指随时投入战斗的主力部队。

引《清史稿·兵志三》:“李兴鋭以江西防军人数不一,乃分为五路,釐定人数,以中军为常备军,前、后、左右军为续备军,军各五营,营各五哨。”

⒉ 国家平时保留的正规军。

国语词典:

国家常备的正规部队。

网络解释:

常备军

常备军又称正规军。国家或政治集团建立的正规的武装组织。也称正规部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成分,是军队的骨干力量,是巩固政权、抵抗或实施侵略的主要暴力工具。通常采取统一的组织编制,拥有制式的武器装备,实施正规的教育训练,实行严格的管理,具有较强的战斗力。而战车的出现、装备的统一,很可能是常备军出现的标志。

字义分解


读音:cháng

常cháng(1)(形)一般;普通;平常:~识|~态。(2)(形)不变的;经常:~数|冬夏~青。(3)(副)时常;常常:~来|~往。(4)姓。

读音:bèi

备bèi(1)(动)具备;具有:德才兼~。(2)(动)准备:~战|~料|~而不用。(3)(动)防备:~荒(防备灾荒)。(4)(名)设备(包括人力、物力):军~|装~。(5)(副)表示完全:关怀~至|~受欢迎。

读音:jūn

军jūn(1)(名)军队:我~|陆~|八路~|解放~| 参~|裁~|生产大~|劳动后备~。(2)(量)军队的编制单位;一军辖若干师:第一~|敌人的兵力估计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