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


拼音:shí zhōng shān

注音:ㄕˊ ㄓㄨㄥ ㄕㄢ

结构:石(半包围结构)钟(左右结构)山(独体结构)

造句

这石钟山有一片石窟群。

庐山山体、石钟山景区、长江—鄱阳湖水上景区、龙宫洞景区等同属庐山风景名胜区的景区,在保护、规划和建设上,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

此趟列车开行后,由于停靠池州和彭泽,旅客到黄山、九华山和龙宫洞、石钟山等风景区旅游将非常方便。

在国内,涉嫌抄袭事件的作家极多,知名的传统作家如石钟山、杨红樱、叶辛等都曾被指有抄袭之嫌;而在新一代的作家中,抄袭更是早成普遍现象。

石钟山接过一张写着电话的纸条,连连称是,“我一定会劝小柔尽早治病。

彭蠡湖上名山秀屿比比皆是,湖口、九江、星子之间,石钟山、独石、南山风景一年四季绝佳,恰是历代文人墨客光顾留恋之地。

渐渐地,作家石钟山的名字和“石光荣”一样,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熟悉。

石钟山记得,少年的他与伙伴互扔石头,互用绷弓子射击时,父亲视险若安,他认为“男孩小时淘气,长大了有出息”和“不打不成才”。

解释


词语解释:

在江西省北部湖口县县城附近。城南有上钟山,城北有下钟山,合称“双钟”。下钟山以陡壁临长江,最为险要。山皆高五、六百尺,周十里许,其势相向,下.多罅穴,水石相击,声如洪钟,故名。

引证解释:

⒈ 在江西省北部湖口县县城附近。城南有上钟山,城北有下钟山,合称“双钟”。下钟山以陡壁临长江,最为险要。山皆高五、六百尺,周十里许,其势相向,下多罅穴,水石相击,声如洪钟,故名。 宋苏轼有《石钟山记》。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九江府》。

网络解释:

石钟山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石钟山)

石钟山,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城区,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长江下游沿线上的主要景点之一。石钟山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面积仅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夜泊山下,他撰写的《石钟山记》闻名天下,与石钟山相得益彰。石钟山,实际上不是一座山,而是两座山,都由石灰岩构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钟,面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响声如洪钟,故皆名为“石钟山”。两山分据南北,相隔不到1000米。南面一座濒临鄱阳湖,称上钟山;北面一座濒临长江,称下钟山,两山合称“双钟山”。石钟山傲然屹立于长江之岸,鄱阳湖之滨,风景雄奇秀丽。它犹如一把铁锁挂在湖口县门前,号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军事要塞。余亚飞诗称:“鄱阳湖接近长江处,二水相交奇景生,澈液浑流互排斥,浊清界线见分明”。登上山顶,其南望匡庐,北镇长江,看长江滔滔,观鄱湖浩淼,江湖汇合处,水线分明,江水浑浊,湖水碧清,以截然不同的水色“划”出了一条奇妙的界线,甚称鄱阳湖上一大自然奇景,绘成一幅壮观奇妙的《泾渭图》,这就是著名的“江湖两色”。山上古建筑与碑、石刻相得益彰,互相辉映,集楼、台、亭、阁等于一体,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这里石块具有天然形成的皱、透、瘦、漏、丑等特点,千姿百态,而且石叩之有声,观之出奇。

字义分解


读音:shí,dàn[ shí ]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 指石刻:金石。

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5. 姓。

读音:zhōng

钟zhōng(1)(名)响器;中空;用铜或铁制成:~鼎|~鼓|~楼。(2)(名)计时的器具;有挂在墙上的;也有放在桌上的:~摆|~表|~点|~声。(3)(名)指钟点、时间:六点~。钟zhōng(1)(动)(情感)等集中:~爱|~情。(2)姓。钟zhōng(名)同“盅”。

读音:shān

山shān(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3)(名)蚕蔟:蚕上~了。(4)(名)指山墙:房~。(5)(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