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áo cáo qiē qiē
词性:拟声词
注音:ㄘㄠˊ ㄘㄠˊ ㄑ一ㄝ ㄑ一ㄝ
造句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风吹草动,惶惶不安,紧接着风一停,一阵琴声怦然而来,嘈嘈切切,如猿声嚎啼。
功莫大焉!说书艺人,嘈嘈切切总关情。
嘈嘈切切错杂弹,四名逗比虾扯蛋。
我依然每天弹着我的琵琶,切切嘈嘈,嘈嘈切切,弹响的是无边狂寂。我没有知音。
虽然大唐盛景早已无法追攀,但其遗韵仍沿袭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等美妙的琵琶音色中。
断断续续下了几天的雨,到黄昏又淅淅沥沥的下起来了。细柔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雨声便如春蚕咀嚼桑叶一般,嘈嘈切切地将白昼的余光啃噬殆尽。
先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后是“间关莺语花底滑……此时无声胜有声”。
宝儿尖尖十指将细小的算珠儿点拨的骤风暴雨般的快,飞沙走石一样的响,犹如一首嘈嘈切切的琵琶曲与随风而来的优雅徐缓的笛音相和。
解释
⒈ 象声词。形容重浊与轻细的乐器声错杂喧响。
引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走。”
⒉ 象声词。形容杂乱的声音。
引叶圣陶《线下·马铃瓜》:“嘈嘈切切之声愈趋微淡,而书吏点名与廪生唱保的声音却愈见得响亮清楚起来。”
字义分解
嘈cáo(形)声音杂乱:人声~杂。
切读音:qiē,qiè[ qiē ]1. 用刀从上往下用力:切菜。切除。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在业务、思想各方面互相吸取长处,纠正缺点,如“切切琢磨”)。
[ qiè ]1. 密合,贴近:切当(dàng )。切肤(切身)。切己。亲切。
2. 紧急:急切。迫切。
3. 实在:切忌。恳切。
4. 旧时汉语标音的一种方法,用两个字,取上一字的声母与下一字的韵母拼成一个音。亦称“反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