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ì guó ān mín
词性:成语
注音:ㄓˋ ㄍㄨㄛˊ ㄢ ㄇ一ㄣˊ
反义词:祸国殃民,
造句
每个国家都应有治国安民的措施。
军队是一个国家治国安民的支柱。
就儒家而言,其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治国安民的社会实践。
分而言之,这一传统的确立首先缘于最高统治者治国安民的需要。
“忠信”是春秋时期的一项重要德行,它在春秋时期的个人修养、治国安民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功效和价值。
然而,尽管朱元璋为了治国安民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他所盼望的理想社会却总是未能出现,这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儒家虽然不完全反对法治,但认为礼治比法治更理想,主张以礼治为主,以法治为辅,将礼视为治国安民的根本大纲。
每当衰乱之世,总有圣人出,为生民虑,为天下忧,图治国安民之良策。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唐太宗法律思想,论述唐太宗从隋亡的历史教训和治国安民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法律思想。
反观中国儒家法往往是治国安民,注重调整社会的稳定,不具有革命性和斗争性。
解释
治国安民zhìguó-ānmín
(1) 治[.好工具]理内政、外交,增强综合国力,使人民和平安定地生活
英run the country well and give the people peace and security治理国家,使人民生活安定。
治:治理;安:使安定;这里指使人民各安其业的意思。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定。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府实行了一整套治国安民的措施。
治国安邦、经天纬地、安富恤穷
祸国殃民
治国安民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治zhì(1)基本义:(动)治理:(动)治理(2)(形)指安定或太平:~世。(3)(名)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所|府~。(4)(动)医治:~病。(5)(动)消灭(害虫):~虫|~蝗。(6)(动)惩办:~罪。(7)(动)研究:~学。(8)姓。
国读音:guó国guó(1)(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2)(名)代表国家的:~徽|~旗|~宴。(3)(名)指我国的:~产|~术|~画|~药。(4)(名)(Guó)姓。
安读音:ān安ān(1)(形)安定:心神不~。(2)(动)使安定(多指心情):~民。(3)(形)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之若泰。(4)(形)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5)(动)使有合适的位置:~插|~顿。(6)(动)安装;设立:~电灯。(7)(动)加上:~罪名。(8)(动)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的什么心?(9)姓。(10)〈书〉疑问代词。问处所或表示反问:而今~在|~能若无其事?(11)(量)安培的简称。
民读音:mín民mín(1)(名)人民:~办|~变|~兵|吊~代罪|劳~伤财|全~皆兵。(2)(名)某族的人:藏~|回~。(3)(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农~|渔~|牧~。(4)(名)民间:~歌|~谣。(5)(名)非军人;非军事的:军~团结|拥政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