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于胡底


拼音:yī yú hú dǐ

词性:成语

注音:一 ㄩˊ ㄏㄨˊ ㄉ一ˇ

造句

这场纠纷幸而和平了结了,否则,发展下去真不知道伊于胡底了。

祸起萧墙,伊于胡底!五湖倦客,秋思鲈鱼。

乃南归末逾一月,危机又遍国中,位此敌焰犹张,国仇未雪,如复自为鹬蚌,势必利落渔人,民族惨祸,伊于胡底,华侨无党派立场,无利害私见,睹兹异象,弥切记忧。

其中有不少人胃口大,食欲强,贪婪之心不知伊于胡底,那么,为了饭碗的牢靠和肥实,必定要除掉对他那饭碗构成威胁的因素。

他回头看了看,暗河黑黝黝的也不知伊于胡底,明月奴去了哪里,只怕神仙也找不到了。

解释


词语解释:

伊于胡底yīyú-húdǐ

(1) 要到什么地步才算完(含[.好工具]不堪设想意,语出《诗经·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底?”)

例将来为祸天下后世,正不知伊于胡底呢?——《痛史》英where will it all end

引证解释:

⒈ 见“伊于胡底”。亦作“伊於胡底”。谓不知将弄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

引《诗·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底。”
郑玄笺:“于,往;底,至也。”
高亨注:“伊,推……底,物的下部,此指最后境地。此句言:将弄到什么地步?”
《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近科的文章本也华靡过甚,我们既奉命来此,若不趁此着实洗伐一番,伊於胡底?诸公把这话奉为準绳罢。”
清林则徐《参劾因循不振之镇将沉镇邦等分别降勒休摺》:“沉镇邦一味因循,含糊饰禀,若不严参示儆,是南澳一带,前船虽已押回缴土,而后船又復踵至售私,藏垢纳污,伊於胡底。”

国语词典:

伊,助词无义。于,往。胡,何。底,止。伊于胡底意谓不知将落到什么地步为止。比喻后果不堪设想。

成语解释

伊:句首助词;于:到;胡:何,哪;底:尽头。到什么地步为止(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

《诗经 小雅 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底?”

清·吴趼人《痛史》:“将来为祸天下后世,正不知伊于胡底呢?”

不堪设想

伊于胡底偏正式;作谓语;指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伊于胡底

伊于胡底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ī yú hú dǐ,是一种感叹,对一些不好的现象表示感慨,意思是究竟要到什么时候为止,意同不堪设想,出自 《诗经·小雅·小旻》。

字义分解


读音:yī

伊yī(1)(助)〈书〉用于词语的前面:~人|下车~始。(2)姓。伊yī(名)他或她。

读音:yú[ yú ]

1. 介词

a.在,如“生于北京”

b.到,如“荣誉归于老师”

c.对,如“勤于学习”

d.向,如“出于自愿”

e.给,如“问道于盲”

f.自,从,如“取之于民”

g.表比较,如“重于泰山”

h.表被动,如“限于水平”

2. 后缀

a.在形容词后,如“疏于防范”

b.在动词后,如“属于未来

3. 姓。

读音:hú

胡hú(1)(名)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人。(2)(形)古代称来自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东西);也泛指来自国外的(东西):~琴|~桃|~椒。(3)姓。(4)(副)表示随意乱来:~闹|~说。(5)(代)〈书〉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6)(名)胡子:~须。

读音:dǐ,de[ dǐ ]

1. 最下面的部分:底层。底座。底下(a.下面;b.以后)。海底。底肥。

2. 末了:年底。月底。到底。

3. 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

4. 图案的基层:白底蓝花的瓶子。

5. 何,什么:底事伤感。

6. 古同“抵”,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