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齧字


拼音:yǎo wén niè zì

词性:成语

注音:一ㄠˇ ㄨㄣˊ ㄋ一ㄝˋ ㄗˋ

解释


词语解释:

咬文齧字yǎo wén niè zì

(1) 指过分地斟酌[.好工具]字句。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英literarism;chop logic;pay excessive attention to wording

成语解释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同“咬文嚼字”。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咬文啮字

咬文啮字,成语,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同“咬文嚼字”。出自清·朱焘《北窗呓语》:“酒场遇不读书人,所以觞政,切不可咬文啮字,兼以诗词困人。”

字义分解


读音:yǎo

(1)(动)上下牙齿用力对着;把东西夹住或切断:~住绳子|~了一口苹果。(2)(动)钳子等夹住或齿轮、螺丝等互相卡住。(3)(动)(狗)叫:鸡叫狗~。(4)(动)受责难或审讯时牵扯无关的人:反~一口。(5)(动)正确地念出(字母的音);过分地计较(字句的意义):~字|~字眼儿|~文嚼字。(6)(动)追赶;紧跟不放:~住目标|双方比分~得很紧。

读音:wén

文wén(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2)(名)文章;作品:美~。(3)(名)文言:半~半白。(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7)(形)柔和;不猛烈:~雅|~火。(8)(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9)(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名)关于读书人的:~人。(量)一~不值。姓。

读音:niè

1.同“啮”。

2.啃、咬。《漢書•卷五十四•蘇建傳》:“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唐•杜甫《哀江頭詩》:“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

3.侵蝕。《戰國策•魏策二》:“昔王季歷葬於楚山之尾,戀水齧其墓。”宋•陸游《秋日出遊戲作詩二首之二》:“薄雲韜日未成雨,野水齧沙爭赴溪。”

4.缺口。《淮南子•人間》:“夫牆之壞也於隙,劍之折必有齧。”

5.姓。如唐堯時代有賢人齧缺。

读音:zì

字zì(1)(名)文字:~调|~汇|~谜|~面|~模|~目|~幕|~盘|~形|~样|~义|~音|~母|~里行间|~斟句酌。(2)(名)(~儿)字音:咬~儿。(3)(名)字体:篆~|草~。(4)(名)书法的作品:~画。(5)(名)字眼;词:词典中没有这个~。(6)(名)(~儿)字据:立~为凭。(7)(名)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叫“字”:诸葛亮~孔明。(8)(名)旧时称女子许配:待~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