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窟龙潭


拼音:hǔ kū lóng tán

词性:成语

注音:ㄏㄨˇ ㄎㄨ ㄌㄨㄥˊ ㄊㄢˊ

解释


词语解释:

1.比喻极艰险.的境地。

引证解释:

⒈ 比喻极艰险的境地。

引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非是我贪,不是我敢,知他怎生唤做打参,大踏步直杀出虎窟龙潭。”
元曾瑞《醉花阴·怀离》套曲:“柳色浓,桃花谢,红稀緑暗。想才郎常好是做得严,跳出这虎窟龙潭。”
亦作“虎穴龙潭”。 《封神演义》第七十回:“子牙后有李靖,大怒,駡曰:‘你是何等匹夫,焉敢如此猖獗!’摇戟直衝向前,抵住孔宣的刀。二将又战在虎穴龙潭之中。”
《水浒传》第四一回:“宋江便道:‘小可不才,自小学吏……感谢众位豪杰,不避凶险,来虎穴龙潭,力救残生。’”

国语词典:

比喻凶险之地或英雄聚集之处。《精忠岳传.第五○回》:「岳侯冒险浑身胆,翻身入虎窟龙潭,愿把命儿拚。」也作「龙潭虎窟」。

成语解释

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元 汪元亨《沉醉东风 归田》:“怕筑成传说墙,愁扳折朱云槛,急跳出虎窟龙潭。”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大踏步直杀出虎窟龙潭。”

龙潭虎穴、虎穴龙潭

虎窟龙潭作宾语;指凶险的地方。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虎窟龙潭

虎窟龙潭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hǔ kū lóng tán,意思是极其凶险的地方。

字义分解


读音:hǔ

虎hǔ(1)(名)哺乳动物;毛黄色;有黑色的斑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夜间出来捕食鸟兽;有时伤害人。毛皮可以做毯子和椅垫;骨、血和内脏都可以制药。通称老虎。(2)(形)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3)(动)〈方〉露出凶相:~起脸。(4)(Hǔ)姓。(5)同‘唬’。虎hù(名)〔虎不拉〕(hù·bu lǎ)〈方〉即伯劳;鸟名;尾巴长;吃昆虫和小鸟。

读音:kū

窟kū(1)(名)洞穴:石~|山~|狡兔三~。(2)(名)坏人聚集做坏事的场所:匪~|盗~|赌~。

读音:lóng

龙lóng(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4)(名)(Lónɡ)姓。

读音:tán

潭tán(1)(名)本义:深水坑:深水坑(2)(名)〈方〉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