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


拼音:wén chāng dì jūn

注音:ㄨㄣˊ ㄔㄤ ㄉ一ˋ ㄐㄨㄣ

造句

文昌帝君,本名张亚子,乃是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

因文昌帝君在这里成神,所以七曲山大庙的修建不仅规模大而且建始悠久。

考试前求好运,学生可以拜访文昌帝君圣祠。

另一八条屏上刻傅山书写的《文昌帝君阴骘文》,刻工忠实地再现了傅先生扫帚行笔的洒脱自若、遒劲雄浑。

从其中的一个厅里可以看到别致的牌楼和小溪对面松林点缀的五老峰,在这个厅里供奉着文昌帝君像,像上沾满了灰尘。

衍圣公,朕封你为文昌帝君,将其从三垣二十八宿中摘除,跟朕平起,如何?

《老子》,《庄子》,《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另,宋明理学,箴言语录,古人家训如。

解释


词语解释:

1.亦称"文昌帝"。亦称"文昌君"。 2.即梓潼帝君。

引证解释:

⒈ 亦称“文昌帝”。亦称“文昌君”。即梓潼帝君。《明史·礼志四》:“梓潼帝君者,记云:‘神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没,人为立庙。参见“梓潼帝君”。

引唐宋屡封至英显王。道家谓帝命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故元加号为帝君,而天下学校亦有祠祀者。’”
清孔尚任《桃花扇·馀韵》:“热如火,福德君,庸人父母;冷如冰, 文昌帝,秀士宗师。”
清袁枚《新齐谐·七盗索命》:“今年除夕,渠之姓名将被文昌君送上天榜。”
清恽敬《文昌宫碑阴录》:“文昌帝君之祀,不知其所始。”

网络解释:

文昌帝君 (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

文昌帝君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文昌本名星,亦称文昌星,或文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其成为中国民间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与梓潼神张亚子有关。东晋宁康二年(374),蜀人张育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英勇战死,人们在梓潼郡七曲山为之建张育祠,并尊奉他为雷泽龙神。其时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亚子祠,因两祠相邻,后人将两祠神名合称张亚子,并称张亚子仕晋战殁。实为《晋书》所载张育之事。据传,文昌帝君有七十三次化身,在周为张仲,在汉为张良,在晋为凉王吕光,在五代为蜀王孟昶,在姚秦之世为张亚子。其为人天性刚烈,明察秋毫,秉性仁厚,恤民如子。其传世之著作有阴骘文、感应篇、劝孝文、孝经解等诸书,皆有裨于教化,不失圣人之旨,故学者崇之。

字义分解


读音:wén

文wén(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2)(名)文章;作品:美~。(3)(名)文言:半~半白。(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7)(形)柔和;不猛烈:~雅|~火。(8)(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9)(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名)关于读书人的:~人。(量)一~不值。姓。

读音:chāng

昌chāng(1)(形)繁荣;兴旺:~明|蕃~|南~|武~|繁荣~盛。(2)(形)姓。

读音:dì

帝dì(1)(名)古指最高的天神;迷信指宇宙万物的主宰:上~。(2)(名)君主:~王。(3)(名)帝国主义的简称:反~。

读音:jūn

君jūn(1)(名)君主:国~。(2)(名)〈书〉对人的尊称:张~|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