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ēi chú wǎn sù
词性:成语
注音:ㄈㄟ ㄔㄨˊ ㄨㄢˇ ㄙㄨˋ
造句
秦始皇北击匈奴,又使天下飞刍挽粟,起于黄、?、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
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强胡,辟地进境,戍于北河,飞刍挽粟以随其后。
秦始皇北击匈奴,又使天下飞刍挽粟,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
使天下飞刍挽粟,起于黄陲、琅琊负海之郡,转输北河。
解释
⒈ 同“飞芻輓粟”。
引《陈书·宣帝纪》:“飞芻挽粟,征赋颇烦,暑雨祁寒,寧忘咨怨。”
谓迅速运送粮草。 《汉书·主父偃传》:“又使天下飞芻輓粟。”
颜师古注:“运载芻槀,令其疾至,故曰飞芻也。輓谓引车船也。”
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罢关右赋车籍马之扰,减山东飞芻輓粟之劳。”
清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而鸡肋蚕丛,尚烦戎略;飞芻輓粟,岂顾民生。”
亦省作“飞芻”、“飞輓”。 唐刘禹锡《贺复吴少诚官爵表》:“念餽餉飞輓之勤,閔战争暴露之苦。”
宋梅尧臣《送河东转运刘察院》诗:“塞郡屯师久,飞芻始得人。”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川起义清方档案》:“而军需疲于飞輓,人民毙于锋鏑,我国家之元气固已大损矣。”
令人载运刍草与粮食急速而至。《汉书.卷六四上.主父偃传》:「使天下飞刍挽粟,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也作「飞米转刍」、「飞刍转饷」、「飞刍挽粒」、「飞刍挽粮」。
飞:形容极快;刍:饲料;挽:拉车或船;粟:小米,泛指粮食。指迅速运送粮草。
东汉 班固《汉书 主父偃传》:“又使天下飞刍挽粟。”
清·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而鸡肋蚕丛,尚烦戎略;飞刍挽粟,岂顾民生。”
飞刍挽粒
飞刍挽粟联合式;作谓语;指迅速运送粮草。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飞fēi(1)本义:鸟飞。(2)(形)物体在空中飘荡或行驶:雪花纷~。(3)(形)快;像飞一样:~驶。(4)(动)挥发:酒~味了。(5)(形)意外的:流言~语。
刍读音:chú刍chú(1)(名)喂牲畜的草:反~。(2)(动)割草:~牧田中。
挽读音:wǎn挽wǎn(1)(动)向上卷(衣服):~袖子|~裤腿。(2)(动)牵引(车辆)。(3)(动)哀悼死者:~目|~歌。(4)(动)同“绾”。
粟读音:sù粟sù(1)(名)谷子。(2)(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