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í fēi chéng shì
词性:成语
注音:ㄒ一ˊ ㄈㄟ ㄔㄥˊ ㄕˋ
反义词:正本清源,
造句
他的坏毛病屡教不改,大家都习非成是了。
然而,对于大半个世纪以来汉语遭受的污染,虽屡有学者作家疾呼,但大多数写作者缺乏自醒,习非成是,读者对此也懵然不觉。
时间一长,人们就习非成是,“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也就被讹传误记为“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
习非成是,时间久了,苏海也习惯了。
不然,我们就真的彻底麻木,荣辱颠倒,习非成是,永堕黑暗了。
相反,如果领导者决策者听不进真话,仅喜悦耳之音,那么必然导致假话大行其道,久之,“习非成是”在所难免,必然导致不正之风滋生蔓延。
领导干部如此习非成是,不但自己难得善果,而且带坏了队伍,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搞得乌烟瘴气。
我们身在其间,习非成是,不以为然,相互作假,心照不宣,酱在一起,相看不厌。
张普认为,现在网络语言显然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就像人体虽然有了自身的调节还是会生病一样,约定俗成中也会出现习非成是的成分。
对这些现象,我们不能熟视无睹、安之若素,更不能习非成是,应该明确“践行法治、克服人治”对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时事事处处坚持法治反腐。
解释
习非成是xífēi-chéngshì
(1) 对某些错误的说法或做法习惯了,反hAo86.而认为它是正确的。也作“习非胜是”
例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汉·扬雄《法官·学行》英what bees customary is accepted as right⒈ 谓错误成了习惯,反以为是对的。
引语本汉扬雄《法言·学行》:“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
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五:“名实相乱,莫矫其失,习非胜是,终古不悟,可悲矣!”
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后人之於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因其一节之长,遗其全体之短,习非胜是,好恶不公,有起而匡谬正俗者,輒谓伤忠厚焉。”
梁启超《新民说》八:“中国数千年来,误此见解,习非成是。”
蔡寅《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不幸堕此幻象之中,又復局於所处之地位,习非成是,破觚为圆,粉饰廻护,幻以生幻。”
习惯了某些不合理、错误的说法或做法,久而久之就误以为是正确的。参见「习非胜是」条。
如:「他早已习非成是,你再怎么矫正也是枉然。」
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西汉 扬雄《法言 学行》:“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
于是习非成是,一若文不用典,即为俭学之征。(钱玄同《寄陈独秀》)
习非胜是
习非成是连动式;作谓语、宾语;。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习(1)(动)学习;练习;温习:~武|~练。(2)(动)对某事物常常接触而熟悉:~焉不察。(3)(名)习惯:恶~|陈规陋~|积~。(4)姓。
非读音:fēi非fēi(1)(名)错误;不对:明辨是~。(2)(副)不合于:~法。(3)(动)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难。(4)(副)不是:~卖品。(5)(副)表示否定;跟“不”呼应;表示双重否定;意思是一定要这样:~下苦功不可。(6)(副)必须;偏偏;不行:~他莫可。
成读音:chéng[ chéng ]1.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2.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3.变为::长成。变成。
4.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
5.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成。
6.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lěi )月。
7.已定的,定形的: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8.十分之一:增产三成。
9.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宋乱”。
10.姓。
是读音:shì[ shì ]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是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
2. 表示存在:满身是汗。
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太长了。
4. 表示适合:来的是时候。
5. 表示任何:凡是。是活儿他都肯干。
6. 用于问句:他是走了吗?
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是冷。
8. 对,合理,与“非”相对:是非。他说的是。实事求是。
9. 认为对:是古非今。各行其是。深是其言。
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是,我就去。
11. 这,此: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是。
12.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是问。惟利是图。
1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