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ù zhī dǐng dǒng
词性:成语
注音:ㄅㄨˋ ㄓ ㄉ一ㄥ ㄉㄨㄥˇ
解释
⒈ 谓愚昧无知。 明董斯张《吹景集·俗语有所祖》:“吾里( 乌程 )谓愚者曰不知鼎蕫。
引《尔雅·释草》云:‘蘱,薡蕫。’《注》:‘似蒲而细。’不知薡蕫者,岂不辨菽麦意乎?”
薡蕫:草名,质地柔软可制绳子。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
《尔雅 释草》:“莢,薡蕫。”郭璞注:“似蒲而细。不知薡蕫者,岂不辨菽麦意乎?”
明·董斯张《吹景集·俗语有所祖》:“吾里谓愚者曰‘不知薡蕫’。”
不辨菽麦
不知薡蕫作谓语、定语;指人不懂事。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知读音:zhī,zhì[ zhī ]1. 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知。知照。
3. 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
4. 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薡读音:dǐng〔~蕫〕一种蒲草,可编席织鞋。
蕫读音:dǒng1.〔薡~〕见“薡”。
2.古同“董”,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