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钟掩耳


拼音:dào zhōng yǎn ěr

词性:成语

注音:ㄉㄠˋ ㄓㄨㄥ 一ㄢˇ ㄦˇ

解释


词语解释:

后以'盗[.好工具]钟掩耳'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引证解释:

⒈ 亦省作“盗钟”。

引《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掩)其耳。”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为之而欲人不知,言之而欲人不闻,此犹捕雀而掩目,盗钟而掩耳者,只以取誚,将何益乎?”
《云笈七籤》卷九十:“若人不知则鬼神知之,鬼神已知而云不知,是盗钟掩耳之智也。”
南朝梁任昉《劝进今上笺》:“惑甚盗钟,功疑不赏,皇天后土,不胜其酷。”

国语词典:

有人得到一口钟,想要背走,但因巨大无法背负,想击毁它,但撞击时有钟声,恐怕他人听到声音来抢夺,于是掩上耳朵。典出《吕氏春秋.不苟论.自知》。比喻自欺欺人。《旧唐书.卷二○.哀帝本纪》:「立嗣君于南面,毙母后于中闱,黄门与禁旅皆歼,宗室共衣冠并殪,复又盗钟掩耳,嫁祸于人。」也作「盗铃掩耳」、「窃铃掩耳」、「塞耳盗钟」、「塞耳偷铃」、「掩耳盗铃」、「掩耳盗钟」、「掩耳偷铃」。

成语解释

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旧唐书·哀帝纪论》:“复又盗钟掩耳,嫁祸于人。”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盗钟掩耳作定语、宾语;指自欺欺人。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盗钟掩耳

盗钟掩耳,拼音是dào zhōng yǎn ěr,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自欺欺人。

字义分解


读音:dào

盗dào(1)(动)偷、偷窃:~取。(2)(名)抢劫财物的人:强~。

读音:zhōng

钟zhōng(1)(名)响器;中空;用铜或铁制成:~鼎|~鼓|~楼。(2)(名)计时的器具;有挂在墙上的;也有放在桌上的:~摆|~表|~点|~声。(3)(名)指钟点、时间:六点~。钟zhōng(1)(动)(情感)等集中:~爱|~情。(2)姓。钟zhōng(名)同“盅”。

读音:yǎn

掩yǎn(1)(动)遮盖;掩蔽:~口而笑|~人耳目|~着怀(上衣遮盖着胸膛而不扣钮扣)。(2)(动)关;合:~卷|虚~着房门。(3)(动)〈方〉关门或合上箱盖等物时被夹住:手被门~了一下。(4)(动)〈书〉乘人不备(袭击、捕捉):~杀|~捕。

读音:ěr

耳ěr(1)(名)人和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朵。(2)(名)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3)(形)位置在两旁的:~房。(4)文言助词;罢了:技止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