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跳虎伏


拼音:lóng tiào hǔ fú

词性:成语

注音:ㄌㄨㄥˊ ㄊ一ㄠˋ ㄏㄨˇ ㄈㄨˊ

解释


词语解释:

犹言龙腾虎卧。喻笔势。

引证解释:

⒈ 犹言龙腾虎卧。喻笔势。

引太平天囯洪仁玕《军次实录》:“龙跳虎伏归毫底,鱼跃鳶飞入兴么。”

成语解释

犹言龙腾虎卧。喻笔势。

太平天国·洪仁玕《军次实录》:“龙跳虎伏归毫底,鱼跃鸢飞入兴么。”

龙跳虎卧

龙跳虎伏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龙跳虎伏

龙跳虎伏太平天国·洪仁玕《军次实录》:“龙跳虎伏归毫底,鱼跃鸢飞入兴么。”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字义分解


读音:lóng

龙lóng(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4)(名)(Lónɡ)姓。

读音:tiào[ tiào ]

1. 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动作:跳跃。跳水。跳荡。跳跶。跳高。跳远。跳舞。弹(tán )跳。暴跳如雷。跳梁小丑(指上蹿下跳,兴风作浪的微不足道的坏人)。

2. 越过:跳班。跳棋。跳槽。

3. 一起一伏地动:心跳。眼跳。心惊肉跳。

读音:hǔ

虎hǔ(1)(名)哺乳动物;毛黄色;有黑色的斑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夜间出来捕食鸟兽;有时伤害人。毛皮可以做毯子和椅垫;骨、血和内脏都可以制药。通称老虎。(2)(形)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3)(动)〈方〉露出凶相:~起脸。(4)(Hǔ)姓。(5)同‘唬’。虎hù(名)〔虎不拉〕(hù·bu lǎ)〈方〉即伯劳;鸟名;尾巴长;吃昆虫和小鸟。

读音:fú

伏fú(1)(动)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2)(动)低下去:起~|此起彼~。(3)(动)隐藏:潜~|~击|昼~夜出。(4)(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5)(动)屈服;低头承认:~输|~罪。(6)(动)使屈服;降伏:降龙~虎。(7)(Fú)姓。(8)伏特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