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惊打怪


拼音:shī jīng dǎ guài

词性:成语

注音:ㄕ ㄐ一ㄥ ㄉㄚˇ ㄍㄨㄞˋ

造句

这是失惊打怪,看来得找时间给父亲说一下,让父亲给他们来个特训,想到这,忍不住不还好意的笑了笑。

萧然好歹是一修罗境武生,肌体已然颇为强横,被父亲托住右臂飞行,倒也没有伤筋动骨,但毕竟首次离地旅行,失惊打怪自所不免。

你家莫不有甚事,这般失惊打怪?

失惊打怪:形容神色慌张或动作忙乱。也指大惊小怪。

众人被昨天一闹,都神经兮兮,常稍有风吹草动,便失惊打怪。

孔明嘱付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

晚饭后,李剑给远在山东的父母打了个长途,问问安好;又和北京的一群哥们儿通了话,那群哥们儿都失惊打怪地说他简直失踪了,明天要好好聚一聚。

或磕头碰脑,哭天喊地,痛失丈夫;或失惊打怪,筑舍道旁,公泄私仇;或招摇过市,指蟒骂蛇,窃食人屎;或七嘴八舌,闻鸡起舞,喜极而涕。

什么事?值得你这样失惊打怪的。

邵玉的眼睛随便一瞟,失惊打怪地叫起来“呀!王寒冰,你和社长都谈了些什么?裤子和靴子咋都谈破了?打架了吗?衣服上是什么斑点?血吗?”。

解释


词语解释:

失惊打怪shījīng-dǎguài

(1) 大惊小怪

例就为打碎一只碗,也值得这样失惊打怪英oversurprised; fussy

引证解释:

⒈ 犹大惊小怪。

引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善谑诗词》:“张才甫太尉居乌戍,効远公莲社,与僧俗为念佛会。御史论其白衣吃菜,遂赋《鹊桥仙》词云:‘ 远公莲社,流传图画,千古声名犹在。后人多少继遗踪,到我便失惊打怪。’”
《红楼梦》第九七回:“想要告诉人去,怕又象上回招的凤姐説他们失惊打怪。”
《儿女英雄传》第十回:“我只道甚么大不了事,原来是就为这块砚台,能值几何,也值得这等失惊打怪。”

⒉ 惊恐;慌张。

引元刘庭信《新水令·春恨》套曲:“空着我便耳热眼跳,心神恍忽,失惊打怪。”
《水浒传》第六九回:“且説史进见这李瑞兰上楼来,觉得面色红白不定, 史进便问道:‘你家莫不有甚事,这般失惊打怪?’”

国语词典:

心神慌乱,大惊小怪。

成语解释

形容神色慌张或动作忙乱。也指大惊小怪。

宋 洪迈《夷坚三志已 善谑诗词》:“后人多少继遗踪,到我便失惊打怪。”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你家莫不有甚事,这般失惊打怪?”

大惊小怪

失惊打怪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失惊打怪

失惊打怪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hī jīng dǎ guài,意思是形容神色慌张或动作忙乱。也形容大惊小怪。

字义分解


读音:shī

失shī(1)(动)失掉;丢掉:丧~。(2)(动)没有把握住:~手|~足。(3)(动)找不着:迷~方向。(4)(动)没有达到目的:~意。(5)(动)改变(常态):~声。(6)(动)违背;背弃:~信|~约。(7)(动)错误;过失:~误。

读音:jīng

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慌。吃~。

2.惊动:打草~蛇。

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了。

读音:dǎ,dá[ dǎ ]

1. 击,敲,攻击:打击。殴打。打杀。

2. 放出,发出,注入,扎入:打炮。打雷。打信号。打电报。

3. 做,造:打首饰。打家具。

4. 拨动:打算盘。

5. 揭,破,凿开:打破。打井。

6. 举,提起:打灯笼。打起精神。

7. 涂抹,印,画:打蜡。打戳子。

8. 写出,开出:打证明。

9. 捆,扎:打包裹。

10. 合,结合:打伙。打成一片。

11. 获取,购取:打水。打鱼。

12. 除去:打消。打杈。

13. 定出,计算:打算。打腹稿。

14. 用,采用,使用:打比喻。

15. 玩,玩耍:打球。

16. 截,停,减,退:打住。打价儿。

17. 表示人体发出某种行为动作:打手势。

18. 进行某种活动,从事或担任某种工作:打交道。打短工。

19. 与某些动词结合,基本上保留原动词词义:打扫。打扰。

20. 自,从:打哪儿来?

读音:guài

怪guài(1)(动)奇怪:~事。(2)(动)觉得奇怪:大惊小~。(3)(副)〈口〉很;非常:~不好意思的|箱子太沉;提着~费劲的。(4)(名)怪物;妖怪(迷信):鬼~。(5)(动)责备;怨:这不能~他;只~我没交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