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斩后奏


拼音:xiān zhǎn hòu zòu

词性:成语

注音:ㄒ一ㄢ ㄓㄢˇ ㄏㄡˋ ㄗㄡˋ

反义词:事先请示

造句

那样的人一般都很个人中心主义,一般情况下很难相信别人的好言好语,往往都喜欢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为准则作为标准,所以很多时候你不用很这样的人多做口舌,只要是正确的,先斩后奏也行。

这么大的事情,你们先斩后奏,还有组织纪律性没有?

政府应该杜绝不请示而先斩后奏的不良现象。

这件事,他没有请示上级就自作主张处理了,来了个先斩后奏。

特区人办事讲究高效率,有些工作没有红头文件就先斩后奏,有些则边斩边奏。

像这样重大问题怎么可以不请示而先斩后奏呢?

与其命运注定,不如来个先斩后奏.

怕儿女们反对,王大爷来了个先斩后奏,俩人“偷偷摸摸”结婚后才跟儿女宣布。

而接下来的一系列“单边行动”则属于纯粹的“先斩后奏”。

镇江四牌楼街道办“先斩后奏”圈墙人行道。

解释


词语解释:

先斩后奏xiānzhǎn-hòuzòu

(1) 指执法官先处决罪犯,然后向上奏闻。借以比喻先采取行动,然后再上报

[.好工具]例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容老夫先斩后奏。——《元曲选·窦娥冤》英execute the criminal first and report to the emperor afterwards—act first and report afterwards

引证解释:

⒈ 后以“先斩后奏”指执法官吏先处决罪犯,然后向上奏闻。

引《新五代史·梁臣传·朱珍》:“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
元曾瑞《留鞋记》第三折:“因为老夫廉能清正,奉公守法,圣人勅赐势剑金牌,着老夫先斩后奏。”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陈州粜米记》:“当时文武众官,尽皆失色,违法者先斩后奏,正受开封府尹。”

⒉ 今多借以比喻先采取行动,然后再上报。参见“先行后闻”。

引毛泽东《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有些则造成既成事实再告诉它,例如发展二十余万军队,这叫做先斩后奏。”
老舍《骆驼祥子》九:“这个事非我自己办不可,我就挑上了你,咱们是先斩后奏。”

国语词典:

旧时掌有重权的官员,遇有重犯,先行正法,而后奏闻朝廷。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老夫廉能清正,节操坚刚,谢圣恩可怜,君老夫两淮堤刑肃政廉访使之职。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汗吏,容老夫先斩后奏。」后比喻先采取果断行为,再向上级报告,或先做了再说。如:「因为一直联络不到你,我只好先斩后奏了。」也作「先行后闻」、「先斩后闻」。

成语解释

斩:杀头;奏:臣子向皇帝陈述或请示报告事情。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新五代史 梁臣传 朱珍》:“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

圣人命俺巡抚江南,敕赐势剑金牌,体察奸蠹,理枉分冤,先斩后奏。(元 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

先礼后兵、先斩后闻

事先请示

先斩后奏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办事。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先斩后奏

先斩后奏是一个成语,读音是xiān zhǎn hòu zòu,通常指臣子对皇帝的报告。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通常用于下级对上级,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定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这就叫先斩后奏。

字义分解


读音:xiān

先xiān(1)(副)时间或次序在前:~发制人|~礼后兵|~来后到。(2)(名)祖先;上代:~人|祖~。(3)(名)尊称死去的人:~父|~哲。(4)(名)〈口〉先前。(5)姓。

读音:zhǎn

斩zhǎn(1)(动)本义:杀。(2)(动)砍:~首|~草除根。

读音:hòu

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门。村前村~。

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天。日~。~辈。先来~到。

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排。~十五名。

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

5.君主的妻子:皇~。~妃。

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

7.姓。

读音:zòu

奏zòu(1)(名)演奏:合~|~鸣曲|~国歌。(2)(名)发生;取得:~效|大~奇功。(3)(名)臣子对帝王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本|~功|~疏|~闻|~议|~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