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风咏月


拼音:yín fēng yǒng yuè

词性:成语

注音:一ㄣˊ ㄈㄥ ㄩㄥˇ ㄩㄝˋ

造句

李清照是富有鲜明个性和文化教养的才女,青少年时代,生活于富于文化氛围的家庭,养成了喜爱文墨、吟风咏月的雅兴。

心情来时会摇手晃脑的吟风咏月,对着一路的青山绿水大发感怀,更多的时侯却是虚心地不断向自己和伙计们询问沿途的各种逸闻和民风民俗。

这老头果然是有过人之处啊!看不出这老头还挺要面子的,什么落雪飞花吟风咏月!真不知哪里学来两句!拉到现场卖起搔来了!

遥想高人韵士,选胜登临,在此吟风咏月,决胜楸枰。

在董酒厂的董苑流连忘返,苏州园林风格的董苑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相互映衬,穿行其中虽无醉书兰亭,但也文思泉涌,醺醺然吟风咏月。

秦良勉望着眼前熟悉的人影,两行清泪不觉涌出,他多想再和他们吟风咏月,多想再和他们吵嘴拌架,可是,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

解释


词语解释:

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好工具.)容作品空虚无聊。

引证解释:

⒈ 见“吟风弄月”。

国语词典:

诗人吟咏的内容多以风月为题材,故称诗人吟咏为「吟风咏月」。唐.范传正〈赠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卧必酒瓮,行惟酒船,吟风咏月,席地幕天。」后亦用以讥讽诗人吟咏不切实际,作品内容浮滥空虚。《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抑且幼无父母,无些拘束,终日吟风弄月,放浪江湖,把些家事多弄掉了,连妻子多不曾娶得。」也作「吟风弄月」。

成语解释

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唐·范传正《李翰林白墓志铭》:“吟咏风月,席天幕地,但贵其适所以适,不知夫所以然而然。”

吟风弄月、咏月嘲风

吟风咏月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文学作品。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吟风咏月

吟风咏月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yín fēng yǒng yuè,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字义分解


读音:yín

吟yín(1)(动)吟咏:~诗|~颂|~唱。(2)(名)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秦妇~》。

读音:fēng[ fēng ]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风传(chuán )(传闻)。闻风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8. 姓。

读音:yǒng

咏yǒng(1)(动)本义:唱;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的诵读:唱;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的诵读(2)(动)用诗词等来叙述:~雪|~梅|~史。

读音:yuè

月yuè(1)(名)月球;月亮。(2)(名)计时的单位;一年分为十二个月。(3)(形)每月的:~刊|~产量。(4)(形)形状像月亮的;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