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á mù bù rén
词性:成语
注音:ㄇㄚˊ ㄇㄨˋ ㄅㄨˋ ㄖㄣˊ
反义词:受宠若惊,义愤填膺,严阵以待,气愤填胸,闻宠若惊,耳聪目明,悲喜交集,神经过敏,感人肺腑,眼疾手快,见微知著,触目伤怀,
造句
灾情如此严重,那些富翁仍不肯解囊救济,真是麻木不仁。
对于这段话,最后一句我没理解。前面的应该是形容他的内心活动的。疼痛,孤独,邪念,麻木不仁。他把自己的心情比喻成一只小狼。要彻底理解这段话就要把它放在文章中根据前后文来反复阅读,去理解。
他对外界事物麻木不仁。
灾区死伤那么严重,还是有些人麻木不仁,不闻不问。
严阵以待的反义词是麻木不仁、麻痹大意。
面对如此巍侗的情况,他依然麻木不仁,真令人着急。
对这种麻木不仁的人,求也是白求,他不会同情你的。
当今社会许多警察都以身殉职,但是有些却拈轻怕重,部分干部麻木不仁的思想状态,让人们忧心忡忡。有很多有爱心的人总是满腔热忱地帮助别人,我们要学习他们不要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要发扬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精益求精。这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向上。
身为主管,怎能对部属的疾苦如此麻木不仁呢?
政府对群眾困难显示这种麻木不仁的态度,真令人气愤。
解释
麻木不仁mámù-bùrén
(1) 麻痹无知觉。比喻人对自身以外的事物漠不关心或反应迟钝
例怎么能麻木不仁地蹉跎终生英unconcerned; apathetic;benumbed;insensate⒈ 神经系统的病态之一。肢体发麻,没有感觉。
引明薛己《薛氏医案·疠疡机要》:“一曰皮死麻木不仁,二曰肉死针刺不痛。”
清谭嗣同《以太说》:“疾痛疴痒,一触即知。其机极灵,其传至速。不灵不速时,曰麻木不仁。”
⒉ 比喻人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没有感情。
引《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天下作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比喻对事物漠不关心或反应迟钝。《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天下作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也作「麻痺不仁」。
不仁:失去感觉能力。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天下作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
没有同情,没有热,是麻木不仁?还是忘恩负义。(闻一多《伟大的事实,不朽的意义》)
无动于衷、漠不关心、不知甘苦、麻痹不仁、熟视无睹
耳聪目明、见微知著、眼疾手快、神经过敏、义愤填膺、严阵以待、悲喜交集、受宠若惊、关心备至
麻木不仁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1. 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麻布。麻衣。麻袋。麻绳。麻纺。
2. 指“芝麻”:麻酱。麻油。
3. 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麻了。
4. 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麻痹。麻醉。麻木不仁。
5. 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麻子。
6. 带细碎斑点的:麻雀。麻蝇。
7. 喻纷乱:麻乱。麻沸。
8. 姓。
木读音:mù木mù(1)(名)树木:伐~|果~。(2)(名)(木头)木材和木料的总称:枣~|榆~|檀香~。(3)(形)用木材制成的:~器|~犁|~板。(4)(名)棺材:棺~|行将就~。(5)(Mù)姓。木mù(1)(形)质朴:~讷。(2)(形)麻木:脚~了。
不读音:bù[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仁读音:rén[ rén ]1.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仁义(a.仁爱与正义;b.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仁爱。仁政。仁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仁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仁至义尽。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2.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仁儿。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