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玉振


拼音:jīn shēng yù zhèn

词性:成语

注音:ㄐ一ㄣ ㄕㄥ ㄩˋ ㄓㄣˋ

造句

您老之言金声玉振,可惜常常被统治者用来愚民,比如封建的伦理道德就害人不浅。

金声玉振,雅乐之声典雅悠扬,舞者场面宏大,加之数十万人一齐颂唱,充满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唐生香练的是‘善战行’刀法,刀法清淡,气象浑厚,疾如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出则明霞迤俪、密如独茧抽丝。

但这时候,轰隆一响又接着个‘金声玉振’的劈啪,就在诸公头顶盖了下来。”。

也许正是由于有着麦克风的原故,他给人以金声玉振的感觉,并且使人用不着听清每一个字就感到他的气势磅礴和义正辞严。

琴声幽幽,金声玉振,一时间筏边群鱼踊跃,百鸟翔集,随着小筏一同顺江东下,沿岸暮春时分即将萎谢的花也纷纷复苏,再度绽开。

箫史乘龙、山外清音、金声玉振、凤曲长鸣、响隔楼台、棹歌中流剑招精微奥妙,以攻敌穴道为主,剑式潇洒俊雅,是一路自玉箫中化出的剑法。

“金声玉振”是上古礼乐文化中最富有艺术性的部分,在儒家乐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解释


词语解释:

1.谓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语出《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2.比喻声名昭著远扬。 3.比喻音韵响亮﹑和谐。

引证解释:

⒈ 谓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

引语出《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授曲》:“丝竹肉三音,向皆孤行独立,未有合用之者。合之自近年始,三籟齐鸣,天人合一,亦金声玉振之遗意也。”

⒉ 比喻声名昭著远扬。

引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五》:“唯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玉振。”
唐李德裕《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赞》:“政建中和,金声玉振。”
太平天囯洪仁玕《英杰归真》:“金声玉振,天理无不畅之机。”

⒊ 比喻音韵响亮、和谐。

引宋黄庭坚《题子瞻书诗后》:“诗就金声玉振,书成蠆尾银钩。”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綺,讲之独茧抽丝。此诗家四关。”
老舍《赵子曰》第一:“不用说对朋友们虚恭有礼,就是对仆役们也轻易不说一个脏字;除了有时候茶泡的太淡,酒热的过火,才金声玉振的赞美仆役们几声:‘混蛋!’”

国语词典:

为孟子称赞孔子圣德兼备,正如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乐,集众音之大成。语本《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后用以比喻才德兼备,学识渊博。唐.张说〈邠王府长史阴府君碑铭〉:「史门文宗,国子儒允,克家踵武,金声玉振。」也作「玉振金声」。

成语解释

用钟发声;用磬收韵;集六音之大成。形容声音动听。也比喻德行高尚;才学卓绝;比喻文辞优美。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金声玉振,寥亮于区寓。(南朝齐 王俭《褚渊碑文》)

掷地有声、声成金石

金声玉振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含褒义。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金声玉振 (汉语成语)

金声玉振,读音jīn shēng yù zhèn,汉语成语。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出自《孟子·万章下》

字义分解


读音:jīn

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金属:五~。

3.钱:现~。助学~。

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5.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读音:shēng

声shēng(1)(名)(~儿)声音:雨~。(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4)(名)名声:~誉|~望。(5)(名)声母:双~叠韵。(6)(名)字调:平~|四~。

读音:yù

玉yù(1)本义:(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2)(形)比喻洁白或美丽:~颜|亭亭~立。(3)敬辞;指对方身体或行动:~音|~照。(4)(Yù)姓。

读音:zhèn

振zhèn(1)(动)本义:救济。(2)(动)摇动;挥动。(3)(动)奋起:~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