缚鸡之力


拼音:fù jī zhī lì

词性:成语

注音:ㄈㄨˋ ㄐ一 ㄓ ㄌ一ˋ

反义词:摃鼎之能拔鼎之力回天之力,拔山扛鼎,

造句

他久病在家,已骨瘦如柴,无缚鸡之力了。

他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

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已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是能文能武的脑力劳动者。

他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怎么会去杀人呢?

他大病初愈,手无缚鸡之力。

一书生饱读诗书,但手无缚鸡之力,有人问他今生最珍惜的东西是什么,他却说是四支箭。

我们两个手无缚鸡之力,只好吃饭.

在所有的感官都衰败了、手无缚鸡之力的时候,味觉或许是她能够与外界交流的唯一方式。

她丧失尊严,连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也不算是了,她岂不是一无所有了吗?

我手无缚鸡之力!我心有百万雄兵!

解释


词语解释:

缚:捆绑。捆鸡(好工具.)的力气。比喻体弱无力。

引证解释:

⒈ 形容极小的力量。

引《三国志平话》卷上:“我王这里授其牒,无兵无将,又无智谋,又无缚鸡之力。”
老舍《四世同堂》十一:“我不考虑那个!我手无缚鸡之力,不能去杀敌雪耻;我只能临危不苟,儿子怎死,我怎么陪着。”

国语词典:

绑鸡的力量。形容极小的力量。

成语解释

缚:捆、绑。捆绑一只鸡的力量。形容体力很弱。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平日只会读书写字,刺绣描花,手无缚鸡之力。”

平日只会读书写字,刺绣描花,手无缚鸡之力。(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侯官县烈女歼仇》)

绵力薄才、力不能支

拔鼎之力、拔山扛鼎、回天之力

缚鸡之力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常与手无连用。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缚鸡之力

缚鸡之力,汉语词汇。拼音:fù jī zhī lì释义:捆鸡的力量,比喻力量小。出自元·《赚蒯通》第一折:“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

字义分解


读音:fù

缚fù(动)捆绑。

读音:jī

鸡jī(名)家禽;品种很多;嘴短;头部有鲜红肉质的冠。翅短;不能高飞:~蛋|~肉|公~|花~。

读音:zhī[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lì

力lì(1)(名)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叫做力。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名)力量;能力:人~|物~|说服~|战斗~。(3)(名)专指体力:大~士|四肢无~。(4)(名)尽力;努力:~争上游|工作不~。(5)(名)(Lì)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