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á běn sè yuán
词性:成语
注音:ㄅㄚˊ ㄅㄣˇ ㄙㄜˋ ㄩㄢˊ
解释
拔本塞原báběn-sāiyuán
(1) 拔掉树根,堵塞水源。比喻自毁灭根本
例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左传》英abandon sources(2) 后亦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例我们现在的要求,难道不应该从拔本塞源做起吗?——郭沫若《为“五卅”惨案怒吼》⒈ 亦作“拔本塞源”。
⒉ 比喻背弃根本。
引《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晋书·慕容垂载记》:“大夫死王事,国君死社稷,将军欲裂冠毁冕,拔本塞源者,自可任将军兵势,何復多云。”
《北齐书·段韶传》:“尒朱狂狡,行路所见,裂冠毁冕,拔本塞源, 邙山之会,搢绅何罪,兼杀主立君,不脱旬期,天下思乱,十室而九。”
⒊ 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多用于坏事。 《旧唐书·李绅传》:“张又新等谋逐绅 ……众问计於遇。
引遇曰:‘上听政后,当开延英,必有次对官,欲拔本塞源,先以次对为虑,餘不足恃。’羣党深然之。”
明王廷相《与彭宪长论学书》:“﹝董子﹞惜非命世之才、之识,亦不能拔本塞源,使仲尼之道独昭日星之天也。”
清林则徐《致沉鼎甫函》:“窃念则徐自戌冬被命以来,明知入於坎窞,但既辞不获免,惟有竭其愚悃,冀为中原除此巨患,拔本塞源。”
郭沫若《盲肠炎·为“五卅”惨案怒吼》:“‘五卅’的诸位烈士,给了我们一声警钟,使我们翻然醒悟了起来。我们现在的要求,难道不应该从拔本塞源做起吗?”
本,树根。原,水源。拔本塞原指拔掉树木的根,堵住水的源头。语出《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后比喻毁弃根本。《晋书.卷六七.郗鉴传》:「贼臣祖约、苏峻不恭天命,不畏王诛……拔本塞原,残害忠良,祸虐蒸黎,使天地神祇靡所依归。」亦可引申为正本清源、从根本做起。也作「拔本塞源」。
本:树根;原:根源。比喻背弃根本,或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章炳麟《儒求真论》:“遂以此为拔本塞原之义,而万物之情状大著。”
拔本塞源
拔本塞原联合式;作谓语;比喻背弃根本。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拔bá(1)(动)抽出;拽zhuài出:~刀|~牙|~草。(2)(动)吸出:~毒|~火罐。(3)(动)挑选:选~|提~。(4)(动)攻取:~据点。(5)(动)超出;高出:~尖|出类~萃。(6)(动)起动:~步|~脚|开~。(7)(动)把东西放在水里泡。
本读音:běn本běn(1)本义:(名)草木的茎或根:(名)草木的茎或根(2)(名)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忘~|兵民是胜利之~。(3)(名)(~儿)本钱;本金:下~儿|够~儿。(4)(形)主要的;中心的:~部|~科。(5)(名)本来;原来:~意|~想不去。(6)(形)自己方面的:~厂|~校|~国。(7)(形)现今的:~年|~月。(8)(动)按照;根据:~着政策办事。(9)(名)(~子、~儿)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书~|户口~儿。(10)(名)(~子、~儿)版本:刻~|抄~|稿~。(11)(名)(~儿)演出的底本:话~|剧~。(12)(名)封建时代指奏章:修~(拟奏章)。(13)(名)(~儿)量词。ɑ)用于书籍簿册: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头~《西游记》。c)用于一定长度的影片: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
塞读音:sāi,sài,sè[ sè ]1. 义同(一),用于若干书面语词:闭塞。阻塞。搪塞。塞责。顿开茅塞。
原读音:yuán原yuán(1)(形)最初的;开始的:~始|~人|~生动物。(2)(形)原来;本来:~地|~作者。(3)(形)没加工的:~棉|~煤|~油。(4)(Yuán)姓。原yuán(动)原谅:情有可~。原yuán(1)(名)宽广平坦的地方:平~|高~|草~。(2)同“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