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


拼音:èr shí wǔ shǐ

注音:ㄦˋ ㄕˊ ㄨˇ ㄕˇ

解释


词语解释:

二十四史与《新元史》的合称。

引证解释:

⒈ 二十四史与《新元史》的合称。1921年徐世昌以北洋军阀政府大总统名义下令把《新元史》列入“正史”,遂有此名。参见“二十四史”。

国语词典:

清时颁定的二十四史加上新元史的总称。参见「二十四史」条。

词语翻译

英语twenty four dynastic histories (or25 or26 in modern editions)​法语Vingt-Quatre Histoires

网络解释:

二十五史

二十五史是中国历代的二十五部纪传体史书的总称。它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新元史》(也有不算新元史而计入《清史稿》的)二十五部史书。二十五史之中,除第一部《史记》是通史之外,其余皆为断代史。

字义分解


读音:èr

二èr(1)(数)数目字:一~。(2)(数)序数;表顺序:第~。(3)(形)次等的:~把刀。(4)(形)两样:不~价。

读音:shí

十shí(1)(数)数目;九加一后所得。(2)(形)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读音:wǔ

五wǔ(1)(数)四加一后所得。(2)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参看〔工尺〕。

读音:shǐ

史shǐ(1)(名)历史:~学。(2)(名)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