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鸡之梦


拼音:bái jī zhī mèng

注音:ㄅㄞˊ ㄐ一 ㄓ ㄇㄥˋ

解释


词语解释:

后用以泛指不祥之兆。

引证解释:

⒈ 亦省作“白鸡梦”。

引《晋书·谢安传》:“﹝安﹞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因悵然谓所亲曰:‘昔桓温在时,吾常惧不全。忽梦乘温舆行十六里,见一白鸡而止。乘温舆者,代其位也。十六里,止今十六年矣。白鸡主酉,今太岁在酉,吾病殆不起乎!’……寻薨,时年六十六。”
唐李德裕《怀崧楼记》:“洎太和己丑岁,復接旧老,同升台阶,或纔叹止舆,已协白鸡之梦;或未闻税驾,遽有黄犬之悲。向之荣华,可以悽愴。”
唐李白《东山吟》:“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懽。”

成语解释

《晋书·谢安传》:“﹝ 安 ﹞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因悵然谓所亲曰:‘昔 桓温 在时,吾常惧不全。忽梦乘 温 舆行十六里,见一白鸡而止。乘 温 舆者,代其位也。十六里,止今十六年矣。白鸡主酉,今太岁在酉,吾病殆不起乎!’……寻薨,时年六十六。”后用以泛指不祥之兆。 唐李德裕 《怀崧楼记》:“洎 太和 己丑岁,復接旧老,同升台阶,或纔叹止舆,已协白鸡之梦;或未闻税驾,遽有黄犬之悲。向之荣华,可以悽愴。”亦省作“ 白鸡梦 ”。 唐李白 《东山吟》:“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懽。”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白鸡之梦

白鸡之梦,成语,典故名,典出《晋书》卷七十九《谢安列传》。“昔桓温在时,吾常惧不全。忽梦乘温舆行十六里,见一白鸡而止。乘温舆者,代其位也。十六里,止今十六年矣。白鸡主酉,今太岁在酉,吾病殆不起乎!”后因以“白鸡之梦”为人死的预兆。后用以泛指不祥之兆。亦省作“白鸡梦”。

字义分解


读音:bái

白bái(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6)(名)象征反动:~军|~区。(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8)姓。(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10)(动)说明;陈述:表~。(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12)(名)地方话:苏~。

读音:jī

鸡jī(名)家禽;品种很多;嘴短;头部有鲜红肉质的冠。翅短;不能高飞:~蛋|~肉|公~|花~。

读音:zhī[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mèng

梦mèng(1)(名)睡眠时局部大脑皮质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2)(动)做梦:~见。(3)(动)比喻幻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