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不殆


拼音:zhī zhǐ bù dài

词性:成语

注音:ㄓ ㄓˇ ㄅㄨˋ ㄉㄞˋ

造句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家志同道合、知止不殆,在企业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人天合一,虚心实腹,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解释


词语解释:

谓适可而止,就能避免危险。

亦作:知足不殆

引证解释:

⒈ 谓适可而止,就能避免危险。,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引《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汉书·疏广传》:“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宋苏轼《黄州安国寺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 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
亦作“知足不殆”。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二》:“太傅疎广谓少傅受曰:‘吾闻“知止不辱,知足不殆”

成语解释

殆:危险。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

《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仁,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明 赵弼《两教辨》)

知足不殆

知止不殆作谓语、定语;劝人行事不要过分。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知止不殆

知止不殆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指君主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字义分解


读音:zhī,zhì[ zhī ]

1. 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知。知照。

3. 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

4. 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读音:zhǐ

止zhǐ(1)(动)停止:~步|~境。(2)(动)拦阻;使停止:~痛|~吐|~泻|~血。(3)(动)(到、至……)截止:至今为~。(4)(副)仅;只:~此一家。

读音:bù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dài

殆dài(1)(形)危险:危~。(2)(副)大概、几乎、差不多:~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