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啼湿哭


拼音:gàn tí shī kū

词性:成语

注音:ㄍㄢˋ ㄊ一ˊ ㄕ ㄎㄨ

反义词:喜笑颜开,

解释


词语解释:

犹言.哭哭啼啼。

引证解释:

⒈ 犹言哭哭啼啼。 《北齐书·尉景传》:“神武对景及常山君责文襄而杖之, 常山君泣救之。

引景曰:‘小儿惯去,放使作心腹,何须乾啼湿哭,不听打耶?’”

国语词典:

哭哭啼啼。

成语解释

干啼:没有眼泪地啼哭。湿哭:有眼泪地啼哭。无泪和有泪地哭。①形容哭哭啼啼。②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现的各种表情。亦作“湿哭干啼”。

《北齐书·尉景传》:“景曰:‘小儿惯去,放使作心腹,何须干啼湿哭不听打耶!’”

哭哭啼啼

喜笑颜开

干啼湿哭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哭泣。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干啼湿哭

干啼湿哭是一个成语,读音是gān tí shī kū,意思是哭哭啼啼,出自《北齐书·尉景传》。

字义分解


读音:gān,gàn[ gàn ]

1. 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干。躯干。干线。

2. 做:干事。说干就干。

3. 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干才。干员。干练。

4. 方言,坏、糟:事情要干。

读音:tí

啼tí(1)(动)出声的哭。(2)(动)(某些鸟兽)叫。

湿读音:shī

湿shī(形)沾了水的或显出含水分多的:~病|~度|~气。

读音:kū

哭kū(动)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有时候还发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