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í lí chǎng huǎng
词性:成语
注音:ㄇ一ˊ ㄌ一ˊ ㄔㄤˇ ㄏㄨㄤˇ
造句
抬眼看见一袭月牙白,朦胧月光下,是疏秀清瘦的秀倾身姿宛如游龙,就如那千年的罗浮神女默默孤独的自倚林中,婀娜斜侧、嫣然微笑间亦迷离惝恍。
读者没有见过全本,便也被他弄得迷离惝恍。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贺的诗歌,素以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著称于世。
关键是他塑造的氛围,迷离惝恍,天上人间,一时难辨。
雪伦真想告诉他,张斯却陷入迷离惝恍中,于外界的感知,已然失去,只不停地呓语。
梨娘独坐念梦霞,不知书舍中之梦霞,且迷离惝恍,梦境随心,若与梨娘晤对一室,共诉无穷之心事也。
但是回想起屡遭侵扰的情景,肝肠寸断的哭声并不象矫揉造作,竟似果有其事一样,不由得疑云满腹,迷离惝恍。
俾两情同陷于梦想颠倒、迷离惝恍之域,永远不能解决。
解释
谓神志或眼睛迷迷糊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亦作:迷离徜恍 、迷离徜仿
⒈ 谓神志或眼睛迷迷糊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引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惟留二百餘金,恰足两月餘酒食费,一家迷离惝恍,如梦乍回。”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能融景入情,得迷离惝恍之妙。”
《孽海花》第四回:“庭中一半似银海一般的白,一半却迷离惝恍,摇曳着桐叶的黑影。”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还有一样最能引读者入于迷途的,是‘摘句’……读者没有见过全体,便也被他弄得迷离惝恍。”
亦作“迷离徜恍”、“迷离徜仿”。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迷离徜仿疑团事,打破都从一语中。”
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三》:“惟留二百余金,恰足两月余酒食费,一家迷离惝恍,如梦乍回。”
朱自清《白马湖》:“船上望别的村庄,像是蜃楼海市,浮在水上,迷离惝恍的。”
模糊不清
迷离惝恍联合式;作状语、定语;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迷mí(1)本义:(动)分辨不清;失去判断能力:(动)分辨不清;失去判断能力(2)(动)因对某人或某事物发生特殊爱好而沉醉:~恋。(3)(名)沉醉于某一事物的人:球~。(4)(动)使看不清;使迷惑;使陶醉:~航|~误|~宫。
离读音:lí离lí(1)(动)分离:~别|悲欢~合。(2)(动)表示时间、空间或者事物之间的距离:这里~车站很近|~国庆节只有十天了。(3)(动)缺少:发展工业~不了钢铁。(4)(动)(Lí)姓。离lí(名)八卦之一,代表火。
惝读音:chǎng,tǎng[ chǎng ]1.失意;不高兴。
2.迷迷糊糊;不清楚。‖也作惝恍。
恍读音:huǎng恍huǎng(1)(形)恍然:~然大悟。(2)(形)仿佛(与‘如’、‘若’等连用):~如梦境|~若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