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ā lóng zhèn kuì
词性:成语
注音:ㄈㄚ ㄌㄨㄥˊ ㄓㄣˋ ㄎㄨㄟˋ
造句
鲁迅的文章常能发聋振聩。
他这篇文章一刊登出来,立即收到了发聋振聩的效果。
鲁迅有感于中国人民愚昧和麻木,很需要做发聋振聩的启蒙工作,于是他放弃学医,改用笔来战斗。
当年鲁迅先生利用手中的笔杆写出了发聋振聩的绝世之作。
清脆的声音发聋振聩,霎时间一扫阴霾。
这一记灌篮发聋振聩,连文祥也是点头称赞。
远处离老远就听到了,练武的声音发聋振聩,听起来就要人感觉心潮澎湃,可见练武人之多。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喝喊,随即纷纷叫嚷不休,声响发聋振聩,势如雷霆万钧以待发号。
这种情况下,忽地冒出一篇陶尚行的文章,仿佛一声春雷,令人发聋振聩。
这篇文章写得是气势磅礴、发聋振聩。
解释
发聋振聩fālóng-zhènkuì
(1) 聩、聋:耳聋。发出巨响,让耳聋的人也能听到。喻指用言论文章使头脑糊涂,麻木不仁的人清醒过来
例今者,吾欲与之微词,则恐不足发聋而振聩。——严复《救亡论》英deafening noise⒈ 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言论文章有使人清醒感奋的作用。
引清蕊珠旧史《京尘杂录·厂年玉笋志》:“如洛鐘之应铜山,蒲牢夜半鸣,足以发聋振聵。”
清夏燮《中西纪事·漏卮本末》:“况我皇上雷霆之威,赫然震怒,虽愚顽之沉溺既久,自足以发聋振聵。”
《花月痕》第一回评:“此回为全书总序,煌煌大文,发聋振聵。”
赵汉卿《宣言书》:“然而发聋振聵,救国拯民,吾当以杂志为先导。”
聩,天生耳聋。发聋振聩指声音大得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以言论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清史稿.卷三七八.黄爵滋传》:「虽顽愚沉溺之久,自足以发聋振聩。」也作「振聋发聩」。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也能听到。发:开启;振:振动;聩:耳聋。比喻言论文章等唤醒麻木糊涂的;给人以极大的震动和启发。
清 蕊珠旧史《京尘杂录 厂年玉笋志》:“如洛钟之应铜山,蒲牢夜半鸣,足以~。”
出了匕首、投枪,也还有发聋振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
发聩振聋、醍醐灌顶
发聋振聩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唤醒麻木的人。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1.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2.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3.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4. 散开,分散:发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6. 打开,揭露:发现。发掘。
7. 产生,出现:发生。发愤。奋发。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发面。
9. 显现,显出:发病。发抖。发憷。
10. 开始动作:发动。
11. 引起,开启:启发。发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发布。发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聋读音:lóng聋lóng(形)耳朵听不见声音或听觉迟钝。
振读音:zhèn振zhèn(1)(动)本义:救济。(2)(动)摇动;挥动。(3)(动)奋起:~奋|~作。
聩读音:kuì聩kuì(形)〈书〉聋:发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