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á zì bì bào
词性:成语
注音:一ㄚˊ ㄗˋ ㄅ一ˋ ㄅㄠˋ
反义词:不念旧恶,大度包容,
造句
对于坏人坏事,他一贯采取睚眦必报的原则。
对别人要宽容,不要睚眦必报。
无论回避大义,还是睚眦必报,都不是常道。
只是一点小事,他就以睚眦必报的态度来对待我。
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
睚眦必报的人必定心胸狭窄。
你对他好,他自然对你好,你若是对他不好,恐怕他会十倍奉还,说起来就是那种睚眦必报的人,但是有知道感恩图报,而且还有这极强的自尊心。
陈班长果然阴险,而且睚眦必报。
为人喜怒无常,睚眦必报,最是迷恋花色,为那放荡之事,便是深宫内院,龙潭虎穴亦敢闯入,引来无数的追杀,却至今仍安然如故。
社会上和生活中的种种矛盾,都是因为人们的自我意识太强大,或损人利己,或睚眦必报。
解释
睚眦必报yázì-bìbào
(1) 睚眦:瞪眼,比喻极小的仇恨。极小的仇恨也一定要报复,形容(.好工具)心胸极其狭窄
英seek revenge for the smallest grievance像瞪眼看人这样的小怨,也一定要报仇。语本《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后指极小的怨恨也一定要报复。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九.滦阳续录一》:「此狐快一朝之愤,反以陨身,亦足为睚眦必报者戒也。」
睚眦:瞪眼怒视;引申为小怨小忿;报:报复。连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报复。形容气量极其狭小。也作“睚眦之恨”。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后汉书 公孙瓒传》)
小肚鸡肠、睚眦小忿
大度包容、不念旧恶
睚眦必报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睚yá(名)〈书〉眼角。
眦读音:zì眦zì(名)上下眼睑的接合处;靠近鼻子的叫内眦;靠近两鬓的叫外眦。通称眼角。
必读音:bì必bì(1)(副)必定;必然:战~胜;攻~克|~经之路。(2)(副)必须;一定要:事~躬亲。
报读音:bào报bào(1)(动)告诉:~名|~账。(2)(动)回答:~友人书|~之以热烈的掌声。(3)(动)报答;用实际行动表示感谢:~恩。(4)(动)报复:~仇|~怨。(5)(动)报应:现世~。(6)(名)报纸:日~|机关~|登~|看~。(7)(名)指某些刊物:画~|学~。(8)(名)指用文字报道消息或发表意见的某些东西:喜~|海~|黑板~。(9)(名)指电报:发~机|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