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隐之心


拼音:cè yǐn zhī xīn

词性:成语

注音:ㄘㄜˋ 一ㄣˇ ㄓ ㄒ一ㄣ

反义词:落井下石,铁石心肠,

造句

在候车室里,一位贫病交加的老妇人,引起了人们的恻隐之心,大家不约而同地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

许多所谓慈善家的行为,只不过为了沽名钓誉,而不是动了恻隐之心。

每次在街上碰到残疾人,妈妈就动了恻隐之心,总要上前帮一点忙。

他做得太绝了,一点恻隐之心都没有。

如此痛快淋漓地斩草除根之际,偶尔也会动了恻隐之心。

看到老人一天到晚形影相吊的样子,她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准备为他找个老伴。

无欲无求,先发大慈大悲恻隐之心,誓愿普救生灵之苦。

看到这些骨瘦如柴的孩子,每个人都动了恻隐之心,纷纷慷慨解囊相助。

他强调人应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否则便是“非人也”。

儒家孟子认为人天生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所以人性本善。

解释


词语解释:

 指对别人的不幸产生的同情怜悯之心。

国语词典:

同情怜悯之心。《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警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俺与你萍水相逢,出身相救,实出恻隐之心,非贪美丽之貌。」也作「恻怛之心」。

成语解释

恻:悲伤;隐:伤痛;恻隐:对遭受不幸的人表示同情。指怜悯受苦受难者的心情。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此人为官清正,作事廉明,每怀恻隐之心,常有仁慈之念。(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三回)

悲天悯人

铁石心肠、落井下石

恻隐之心偏正式;作宾语;指有同情心。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恻隐之心

恻隐之心汉语成语。拼音:cè yǐn zhī xīn,释义:恻:悲伤;隐:伤痛;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见到遭受灾祸或不幸的人产生同情之心。出自《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字义分解


读音:cè

恻cè(形)悲伤、怜悯:悱~|~隐|~然|缠绵悱~。

读音:yǐn[ yǐn ]

1. 藏匿,不显露:隐藏。隐匿。隐居。隐士。隐讳。

2. 伤痛:隐恻。

3. 怜悯:恻隐之心。

读音:zhī[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xīn

心xīn(1)(名)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也叫心脏:~博|~跳。(2)(名)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思|~得|用~|谈~|一~一意。(3)(名)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圆~|重~|灯~。(4)(名)二十八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