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iè lún bèi lǐ
词性:成语
注音:ㄇ一ㄝˋ ㄌㄨㄣˊ ㄅㄟˋ ㄌ一ˇ
解释
⒈ 谓违背道德和伦理。
引《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王姬在宫数月,备闻襄公淫妹之事,默然自嘆:‘似此蔑伦悖理,禽兽不如。’”
郑观应《盛世危言·学校》:“而蔑伦悖理之事,因之层出不穷,此皆学校不讲之故也。”
指违背道德和伦理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4回:“备闻襄公淫妹之事,默然自叹:‘似此蔑伦悖理,禽兽不如。”
而蔑伦悖理之事,因之层出不穷,此皆学校不讲之故也。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学校》
蔑伦悖理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查看更多
字义分解
1. 目受伤而不明。
2. 无,没有:蔑以复加。
3. 小:蔑视。轻蔑。
4. 灭:“而蔑杀其民人,宜吾不敢服也”。
5. 涂染:诬蔑。污蔑。
伦读音:lún伦lún(1)(名)人伦:~常|五~|天~。(2)(名)条理;次序:~次。(3)(名)同类;同等:不~不类|比拟不~|英勇绝~。(4)(名)(Lún)姓。
悖读音:bèi悖bèi(1)(动)相反;违背:前后相~|并行不~。(2)(形)荒谬;错误:~谬|~误。
理读音:lǐ理lǐ(1)本义:治玉。(2)(名)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3)(名)道理;事理。(4)(名)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5)(名)管理;办理。(6)(动)整理;使整齐:~发|~一~书籍。(7)(动)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路上碰见了;谁也没~谁|置之不~。(8)(Lǐ)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