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遮大会


拼音:wú zhē dà huì

词性:成语

注音:ㄨˊ ㄓㄜ ㄉㄚˋ ㄏㄨㄟˋ

造句

贫僧悔不该误入瑶琳洞无遮大会,遭天庭众人羞辱,羞愤难堪。

好好好,我会准备好无遮大会等着黄兄。

德卡大笑良久之后终于记起他是这场无遮大会的主人,咳嗽了一声,声音、神色登时变得威严起来,“怎么回事?”。

予尝欲建一无遮大会,一祭历代才子,一祭历代佳人。俟遇有真正高僧,即当为之。

以致有的人干脆不关门,就这样敞开门在里面胡天胡地,开无遮大会。

大唐西域记卷五羯若鞠阇国条即记载该国五年一度举行无遮大会。

所以除了偶尔开无遮大会时,会抱在怀里玩弄一下,其余时候,我很少会去关注她。

帝益信因果,三次舍身于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释御服,持法衣,亲为四众讲《捏盘经》、《三慧经》,群臣以钱亿万奉赎,表请还宫,三请乃许。

解释


词语解释:

佛教举行的(好工具.)以布施为主要内容的法会,每五年一次。无遮,指宽容一切,解脱诸恶,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一律平等看待。

引证解释:

⒈ 佛教举行的以布施为主要内容的法会,每五年一次。无遮,指宽容一切,解脱诸恶,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一律平等看待。

引《梁书·武帝纪下》:“﹝中大通元年九月﹞癸巳,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因捨身。公卿以下,以钱一亿万奉赎。”
《陈书·高祖纪下》:“庚辰,詔出佛牙於杜姥宅,集四部设无遮大会, 高祖亲出闕前礼拜。”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腊婆国》:“居宫之侧建立精舍……每岁恆设无遮大会,招集四方僧徒,修施四事供养。”
清吴锡麒《点绛唇·中元夕观盂兰会》套曲:“莫愁是转轮廻,经受翳桑饿。请来赴无遮大会,要度尽如是恆河。”
亦省作“无遮会”。 《辽史·景宗纪上》:“汉遣使言天清节设无遮会,饭僧祝釐。”

国语词典:

佛教公开的法会,不论贤圣道俗贵贱上下,一律皆可参预,平等行财、法二施,印度国俗常举行之,中国六朝时,亦多仿行。

成语解释

无遮:没有遮拦,指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平等看待。佛家语,原指布施僧俗的大会。后也用作其它的泛称。

《梁书·武帝本纪》:“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

无遮大会作宾语;指布施僧俗的大会。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无遮大会

无遮大会是指佛教每五年举行一次的布施僧俗的大斋会,又称无碍大会、五年大会。兼容并蓄而无阻止,无所遮挡、无所妨碍,梵语般阇于瑟,华言解免。无遮大会是佛教举行的一种广结善缘,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都一律平等对待的大斋会。印度有个活动叫无遮大会,所谓无遮大会就是各地的僧侣聚集在一起辩论,共75天,由戒日王主持。唐·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谓古印度“五岁一设无遮大会。”中国的无遮大会始于梁武帝,盛行于南北朝。《梁书·武帝本纪》载:梁武帝“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四部,指僧、尼及善男、信女。后用以泛指无所限制的公众集会。清·黄遵宪《感事》诗:“红氍贴地灯耀壁,今夕大会来无遮。 ”

字义分解


读音:wú,mó

[ wú ]

1.没有(跟“有”相对):从~到有。~产阶级。有则改之,~则加勉。

2.不:~论。~须。

3.不论:事~大小,都有人负责。

4.同“毋”。

5.姓。

[ mó ]

见【南无】。

读音:zhē

遮zhē(1)(动)基本义:一物体处在另一物体的某一方位;使后者不显露。(2)(动)本义:拦住。(3)(动)掩盖。

读音:dà,dài[ dà ]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读音:huì,kuài[ huì ]

1. 聚合,合在一起:会合。会审。会话。

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会议。开会。

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会。省会。

4. 彼此见面:会面。会见。

5. 付钱:会账。会钞。

6. 理解,领悟,懂:会心,体会。

7. 能,善于:会游泳。会英语。

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会难得。

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会有时。

10. 恰好,正好:会天大雨。

11. 一小段时间:会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