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利除害


拼音:xīng lì chú hài

词性:成语

注音:ㄒ一ㄥ ㄌ一ˋ ㄔㄨˊ ㄏㄞˋ

造句

他为政从简从易,到任即访民间疾苦、地方利弊,“兴利除害,知无不为”,并尽力赈济鳏寡孤独,对盗贼则严加追捕惩罚。

平定了李璮的叛乱后,忽必烈重用儒吏,兴利除害,深得民心,江北地区,家给人足,境内大治。

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人类文明正是在不断趋利避害、兴利除害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儒墨之间的对立,最突出地表现在仁爱与兼爱、重义轻利与兴利除害等基本观点上。

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

大王,我随你数载,深知你胸怀鹏程之志,欲做一番顶天立地之大事,且要抓住这千载良机,顺应天意,联合中华小王爷,为生灵兴利除害,拯救众生,济世天下。

下及历算、医药、农团、水利等兴利除害之事一一成书,钦命廷臣共定其是非,果系叛常拂经,邪术左道,即行斥逐,臣甘受扶同欺罔之罪。

任职期间,兴利除害,体恤民苦,并以廉洁著称,当地百姓曾为之立碑建祠。

此诚富国安民、兴利除害,支数百岁,故谓之中策。

解释


词语解释:

 谓兴办有利的事情,消除有害的事情。

亦作:兴利除弊 、兴利[.好工具]剔弊

国语词典:

振兴利益,革除弊害。《管子.君臣下》:「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到处兴利除害,流播美政。」也作「兴利剔弊」、「兴利除弊」。

成语解释

兴办有利的事情,除去有害的事情。亦作“兴利除弊”、“除害兴利”、“兴利剔弊”。

《管子·君臣下》:“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60回:“并且知民疾苦,兴利除害,所以在位五年有余。”

兴利除弊、除害兴利

兴利除害作谓语、定语;指人办事的原则。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

兴利除害

兴利除害,汉语词汇。拼音:xīng lì chú hài兴办对天下人都有利的事,清除对天下人都有害的事,天下的人民都归顺他们。

字义分解


读音:xīng,xìng[ xīng ]

1. 举办,发动:兴办。兴工。兴学。兴建。兴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兴叹”)。百废待兴。

2. 起来:夙兴夜寐(早起晚睡)。

3. 旺盛:兴盛。兴旺。兴隆。兴衰。复兴。兴替(兴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 流行,盛行:时兴。新兴。

5. 准许:不兴胡闹。

6. 或许:兴许。

7. 姓。

读音:lì

利lì(1)基本义:(形)锋利;锐利。(2)(形)顺利;便利:不~|成败~纯。(3)(名)利益:有~有弊。(4)(名)利润或利息:暴~|本~两清。(5)(动)使有利:毫不~己;专门~人。(6)(Lì)姓。

读音:chú

除chú(1)(动)去掉:斩草~根。(2)(介)不算在内:~外。(3)(名)算术中用一个不是零的数把另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六~二。(4)(名)台阶:庭~。(5)(动)封建时代指任命官员。

读音:hài

害hài(1)基本义:(名)祸害;害处(跟‘利、益’相对):(名)祸害;害处(跟‘利、益’相对)(2)(形)有害的(跟‘益’相对):~虫|~鸟。(3)(动)使受损害:~人不浅|你把地址搞错了;~得我白跑了一趟。(4)(动)杀害:遇~。(5)(动)发生疾病:~眼|~了一场大病。(6)发生不安的情绪:~羞|~怕。〈古〉又同“曷”hé。